太原爆炸事件——城市安防建设有待升级

11月6日一起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在山西太原,所幸的是这次连环爆炸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作为城市管理者,除了找出爆炸事件制造者外,同时也需要在重新审视自身城市的安防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安防监控已经无法及时对袭击和骚乱进行有效控制。现代意义上的袭击和骚乱不仅破坏性强,而且发生毫无征兆。在没有预警情况下发生的骚乱导致城市瘫痪的例子在欧洲屡见不鲜。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矛盾都有激化的趋势,如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成为城市安防的重点。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安防建设已经走在前面。以美国为例,在“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安防布局和产品升级。

例如在远程搜寻技术方面,美国可以透过衣服发现武器的X光装置已经广泛使用。它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探测器,几乎相当于对人体进行从上到下的搜身检查。在监视识别技术方面,美国为每个美国人设计一张装在计算机芯片的监视识别卡,用于记录居民的情况。当有人使用这种卡时,就会在计算机里留下记录。在机场安检与反劫机口设计方面,美国研制出了一种机场安检技术,通过查验旅客的指纹和视网,就能揪出恐怖分子,美国在安防布局上基本做到了“把犯罪扼杀在摇篮中”的完美结果。

我国城市安防布局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除了在产品技术上提升外,还需要考虑特殊的天气因素,如雾霾天气。11月6日,香港《南华早报》刊文指出,笼罩北京的雾霾不只危害健康,还危及到了国家安全,主要是由于“在这种天气下,没有任何监控摄像头能‘看穿’厚厚的悬浮颗粒层”。这需要引起城市政府的重视,因为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出现频率较高,若安防产品不能在雾霾天气下发挥作用,城市安全将受到较大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

据前瞻《2013-2017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些年欧美发达国家安防布局已经向预防犯罪及零伤亡迈进,产品技术研发也以此为导向。而我国城市安防在预防犯罪及零伤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安防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升级。

可行性研究报告
胡锋

本文作者信息

胡锋(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

关注(220917)赞(12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