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议长来华追债 追回220亿美元巨款的关键却在轨道交通

美国经济制裁伊朗后,中国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前瞻数据显示,2013年1-9月,中国进口了1600万吨伊朗石油,价值超过123亿美元,相当于每天43万桶。中国与伊朗之间长期石油贸易中,中国累计欠下伊朗220亿美元的石油款,然而这笔款项却因美国2012年8月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始终无法通过可行渠道汇入伊朗国内。10月30日,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拉里贾尼访问中国,主要目的就是来华"追债",商讨如何让款项流回本国。

中国政府绝对有能力支付220亿美元的石油款,但却无任何银行敢接下这个项目,原因是担心受到美国的制裁。2012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伊朗实施两项新的制裁措施,其中中国昆仑银行和伊拉克一家银行便因与伊朗银行有业务往来而被列入制裁名单,如今再也没有银行敢于"顶风作案",如何把这笔款项运回伊朗便是中伊双方所面对的共同难题。前瞻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严超波认为,将此款项合法转入伊朗有两种可行途径:

其一为将此款项在中国国内购买为物资,而后以物资出口的方式转运回伊朗,避开国际社会在金融领域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然而此种方式过于复杂,220亿款项的物资从中国流入伊朗所耗费的额外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况且物资的分散、琐碎容易引起中伊两国对物资金额计量标准的争议,实际可操作性不大。

其二为中国向伊朗提供轨道交通建设服务,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伊朗尚不具备自主的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能力和经验,而中国则完全有能力向伊朗提供非常好的轨道交通建设服务,事实上中伊之间已经有很好的轨道交通合作,因此此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可参考性。同时,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金额较大,完全可以消化220亿美元的资金。中国等价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服务的出口可以绕开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

前瞻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严超波认为,目前的伊朗承受着美国和欧盟的一系列围堵,在国外的资产已经被冻结,很难从其他国家收回石油款。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向中国申请等价的轨道交通项目援助则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各大城市投资建设的重点,伊朗对轨道交通建设同样也存在着迫切的需求,此种方式可能会是伊朗讨回石油款的最为合理且最为可行的方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严超波

本文作者信息

严超波(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332581)赞(301)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