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物联助力智能电网 “中枢神经”越来越强大
近年来,结合电力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运用移动专网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起电网运行和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加快推进城市智能电网体系建设逐渐兴起,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通过移动无线网络实现的应用模式无处不在。
例如,在新疆地区,移动相继推出了电力远程抄表、热能监控项目、用电信息远程采集等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应用处理,实现对机器的远程监控及指挥调度。
•“坚强”+“智能”,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我国在电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实施“一特四大”战略,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促进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发展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缓解煤电运紧张矛盾的战略措施。
坚强的电网网架是实现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和安全可靠供电的物质基础,智能化是提高电网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互动性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坚强”与“智能”相融合,明确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编制了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纲要以及电网智能化、配电网、通信网、信息网等专项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双“网”合璧,智能电网显“智能”
移动物联网所具备的全面感知与协同处理能力,可以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分析、预警及灾害防范能力。
在电力行业,新疆移动通过GPRS无线模块,通过配备传感器、通讯主机、电力监控应用平台,实现了电力生产环境远程自动监测、自动化无线控制和自动采集数据管理,客户可以通过电力监控应用平台监控电压、调度、故障报警等,自动化的操作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在成本的控制方面也效果显著。
•电网投资力度大,进步空间仍存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发展,连续两年将发展智能电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电网与电源的投资比例一般约为6:4。我国电网投资占比增长较快,2012年我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占电力工程投资的49.47%,其和电源工程投资额基本持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图表1:2012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能电网发展前景抢先看
☆ 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发展空间大
中国目前在特高压与高压输配电领域的许多技术都是引领全球的。另外,由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电网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智能电网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在电力消费端、需求响应等方面,欧美国家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消费端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上,欧美市场也相对比较成熟。
由于未来将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入电网,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中国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与潜力。前瞻《2013-2017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将比2005年新增3.2亿千瓦,坚强智能电网将为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安全接入提供有利条件。
☆ 引进国外基本技术
前瞻认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市场都有其特定的需求,比如在输配电领域,中国与美国的传输方式、数据获得方式等可能有很大不同,但是技术基础是相同的。中国在引进的技术上相应地做本土化改造,能够较好的适应市场。
根据国网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5100座,改造900座。预计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比常规变电站售价高出30%左右,智能变电站的推广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的容量较之前提升30%以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