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退出后中国奶粉市场新格局

明治奶粉宣布撤出中国市场,再一次引爆我国奶粉市场。2013年,注定是我国奶粉市场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进入下半年,行业一系列负面新闻的爆发,奶粉市场瞬间成为新闻热点。

但对国产奶粉企业利好的是,行业几起大的负面新闻,国内奶粉企业很少涉及,基本与这些负面新闻隔绝,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曾几何时,国产奶粉因“大头奶粉”、“三聚氰胺”、圣元“性早熟”、“皮革奶”等质量问题,几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也降到了冰点,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

据前瞻《中国奶粉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奶粉市场超过60%的市场份额被外资企业所占据,而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我国奶粉市场国产奶粉所占比重超过六成。在2012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有率前十的企业中,排名前三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超过一成的企业,也仅有贝因美一家,市场份额为11%。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净利率来看,外资奶粉企业净利率高达20%,而国产奶粉则普遍不到10%,相距甚远,这一状况目前正在发生变换。

“明治”的退出,政府政策的支持,未来几年我国奶粉市场新格局有望形成。

9月27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2013年第133号),该公告指出“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对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婴幼儿奶粉全部是通过进口乳清蛋白粉(即大包粉),或已调好段位的基粉,然后在国内工厂再添加营养素加工生产而成的中小外资奶粉企业影响将是致命的。如果严格执行标准,甚至连多美滋也将遭受巨大的打击。

根据工信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我国奶粉市场将提高企业进入门槛、提升行业集中度,5年内培育形成3至5家年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最终配方奶粉企业整合到50家左右。同时政府将为参与兼并重组的乳企提供一系列财税政策支持。而伊利、蒙牛、完达山等六家企业则成为第一阶段政策支持的重点。

前瞻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127家,国内奶粉品牌超过500个。这意味着我国半数以上的奶粉企业将在未来五年内被淘汰掉,被淘汰掉的企业市场份额近20%,巨大的市场空缺将成为国内外奶粉企业争夺的重点。

伴随着明治奶粉的退出、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外资巨头在华投资的加快,未来几年我国奶粉市场格局有望迎来一个较大的变化。外资企业美赞臣、惠氏、雅培有望继续维持在华中高端奶粉市场的领先地位,而贝因美、伊利等国内奶粉企业市场份额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成为可以与外资企业抗衡的国内奶粉企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
胡锋

本文作者信息

胡锋(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

关注(220917)赞(12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