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之后中国担保业能否走出困境?

刘小凤

 近年来,我国担保行业经历了一段快速的发展时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至2011年期间,是我国担保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担保机构的数量大幅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担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仅为4200家,而到了2011年末,我国担保机构数量已经超越了8400家,增幅高达1倍。在机构数量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步暴露出来,行业存在严重的无序经营,一些担保公司打着“担保”的名义却从事着民间借贷的行为,甚至部分担保公司还涉及一些风投或直投业务,高风险业务无疑给担保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图表1:2005-2012年中国担保机构数量及其增长情况(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担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为了规范我国担保行业的运作,2011年,全国各地对担保行业进行整顿,担保业由备案制向经营许可制转变,此次整顿,为我国担保行业带来了一次行业“大洗牌”,使得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趋于规范,不少运作不规范的担保机构被市场所淘汰,例如,至2012年7月底,河南省1383家担保机构减少到了839家。而浙江省则在2012年5月发布的一份《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6年末,浙江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总数将从676家精简到400家左右。2012年,由于行业整顿,使得我国担保机构数量增加幅度较小,担保机构数量仅增加了188家,担保机构数量增幅明显回落。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在经历了行业整顿之后,我国担保行业运作确实逐步规范,但也仍然存在少部分投机运作的机构,使得担保行业违规事件依然频现,2012年初发生的中担事件、华鼎事件、创富事件等,最终又使得担保行业陷入了困境。

以目前担保机构的经营业务来看,担保机构仍以开展贷款担保为主业,此业务基本占据了行业70%以上的比重,由此可见,担保公司只能依赖银行授信才能生存。但是,自2012年中担事件、华鼎事件及创富事件以来,各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减少甚至终止了与担保机构的合作,这对担保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从具体数据来对我国目前担保行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计算得出,2012年,我国担保行业整体平均的担保放大倍数仅为1.76倍,这个数字表明,担保公司从银行可贷的资金额度仅为公司注册资本金的1.76倍,以1亿元来说,担保公司普遍只能办理1.76亿元的贷款担保业务。结合目前我国一年期的贷款利率6.56%并根据目前相关规定: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用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进一步计算可得,我国担保行业目前的平均年化利率仅为5.77%,则1亿元的注册资本每年收取的贷款担保费用仅为577万元,除掉公司日常所需的大量运营成本以及税收费用等支出,整体来看,我国担保机构的利润总额所剩无几,假若再不幸的发生一些代偿事件,那么担保公司可能会因此而倒闭。

由此可见,较低的利润水平,使得我国担保机构又再次面临市场洗牌,一些业务无法支撑的担保机构无疑进一步被市场所淘汰,事实上,2012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出现了担保机构经营不善导致退市的事件发生。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担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指出,2013年7月中旬,广东省金融办发布了《关于同意广东颍新等11家融资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担保市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13年8月,广东省金融办再次发布通知,同意东莞银信等2家融资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担保市场。

近年来,担保机构接连不断的退市,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越来越多担保机构由于对行业前景的担忧也最终选择了退市,尽管目前我国担保行业整体经营面临严峻形势,但是,事实上,退市对担保行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从机构数量来看,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数量庞大,一部分中小信用担保机构的退出,将使得我国担保行业两极分化的格局越来越明显。未来有实力的国有担保机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而大量实力较弱的民营担保机构则仍将面临着转型与退出。

在经历了行业的洗牌之后,前瞻产业研究院相信,未来我国担保行业将逐步走出市场阴霾,且随着行业的逐步规范及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我国担保业也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小凤

本文作者信息

刘小凤(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29617)赞(26)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