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前赴后继引领创新
互联网金融前赴后继
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还包括三方支付、基于第三方支付衍生出的网络金融平台以及网络借贷。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银行网络业务发展早已开始,到2012年中国电子银行交易笔数高达896.2亿笔,增长迅速,电子银行替代率提高到72.3%。业务网络化是将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0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并在2012第三方支付市场突破12万亿元。到目前为止,有250家企业相继获得三方支付牌照。
图表1:央行前五批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就网络借贷来看,国内平均每天都有一两家平台上线,预计整个P2P网贷平台1000家的规模很快就可以达到。2012年网络借贷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
互联网金融重在模式创新
互联网金融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有理由怀疑传统金融最终会不会为互联网金融所替代,真正如最早互联网大佬预言的那般成为21世纪的恐龙?也有分析指出,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业目前的定位不同,表现为业务互补,互联网金融业目前在规模、风险控制等能力方面远远不能与传统银行业相比。短期传统银行业地位不可撼动,双方存在广阔业务合作空间,互联网金融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
撇开互联网金融是否最终会取代传统金融的话题,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最大的意义便是其带来的难得的模式创新之风。
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竞争加剧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需求迫切,在掂量如何转型之际,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的警醒实在是件好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创新立刻成为银行关注的重要方向。部分金融机构的反应是极其迅速地采取行动进入了该行业。银行建立的电商平台、网上证券公司、网上基金产品销售店铺等等在获得法规允许后相继推出。
金融机构需要这种模式的创新。创新更是互联网行业核心。
就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阿里金融来说,阿里金融依靠其互联网业务积累起来的客户渠道资源、资金实力以及客户数据基础,发展阿里小贷。阿里小贷的网络化经营,风险控制,资产证券化尝试,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设计等,处处体现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之处。
网络借贷模式则更是在这种主要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的体系下打开了一条新路,它直接提供可供交易的渠道,撇开银行满足资金供求双方要求。
互联网金融的坎坷路
互联网金融虽然收到热捧, 但是发展之路并不是绝对一帆风顺。
就三方支付来说,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是其繁荣的基础条件。而市场变幻莫测,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近来电子商务增速的放缓,让互联网支付继续维持支付行业的高速增长正在逐渐力不从心,而诞生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正面临新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度监管缺乏,行业处于求监管状态中。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门款不算高,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更是造就某些领域的野蛮生长。如平台公司数量众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繁荣背后 “倒闭潮”紧跟来袭,行业监管,征信系统的完善,优秀P2P网贷平台的培育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声名显赫的阿里小贷,可以说既弥补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足,又可以说是小额贷款领域的一种模式创新。不过该模式下,其业务规模、服务客户范围等依然受到限制,尽管多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但是和其他类型的小额贷款公司收到的限制一样,它并没有完全利用好阿里集团的所有资源优势,未来效益有待检验。
因此,互联网金融贵在创新,这种创新有利于完善整个金融体系,未来应该成为重点扶持和关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