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门槛恐被“踢平” 中小券商需谋变破局
1、融资融券门槛恐被“踢平”
2010年4月,融资融券作为备受关注的创新业务正式推出。2013年1月,融资融券余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大关,而仅仅四个月之后,融资融券余额就实现翻番,站上2000亿元关口。数据显示,2013年6月28日,融资融券余额达到2070.98亿元。截至2013年7月17日,中国证券市场上融资融券余额达到了2134.80亿元。
2010-2013年融资融券余额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13-2017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从多方面来看,融资融券发展火爆并不意外。目前,融资融券的相关业务是券商创新业务的主力部分,发展的速度与大盘整体情况相关性也较高,随着近半年政策的推进及行业自身对创新业务的大力发展,融资融券业务稳步上升。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活跃度保持稳定,在环境不佳中对业绩的贡献表现突出。
而与融资融券业务火爆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券商不断下调融资融券的门槛。按照最初规定,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的开户时间必须达到18个月以上,开户资金需在50万以上。在2013年3月,多家券商将融资融券门槛调整为客户资产达20万元,开户满6个月。而在2013年4月,多家券商将融资融券门槛调整为客户资产达10万元,开户满6个月。而在2013年6月,申银万国进一步下调了融资融券的门槛,只要开户满六个月,对资金量没有要求。
2、门槛被“踢平”势在必然
事实上,证券公司不断下调融资融券业务的门槛有其必然性。从政策方面来看,2013年4月26日,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目前已经取消了融资融券业务窗口指导意见,证券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定业务门槛。但根据有关规定,投资者仍需满足开户满六个月,才可开展此项业务。很显然,政策方面为券商下调融资融券门槛扫清了政策限制。
而从投资者结构方面来看,截至2012年末,证券账户资产规模在10万元以下的机构和散户占比达到了84.41%,在50万元以下的机构和散户占比达到了97.24%。如果按照最初的规定,市场上只有2.76%的机构和散户能够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所以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只能不断下调融资融券的门槛。
截至2012年末证券市场机构和散户证券资产分布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2013-2017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中小券商需谋变破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从证券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创新政策拓宽券商业务范围,丰富资产端的运用,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并行,行业杠杆率逐渐提高,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将逐渐步入上行轨道。融资融券业务折射出了证券行业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
比照成熟市场信用交易经验,融资融券规模占市值比重一般稳定在1.5%-2%区间,交易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约为15%,同时融资融券余额占券商净资本比例平均仅为16%,表明融资融券业务仍有巨大的扩容空间,所以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而从证券公司的发展来看,尽管融资融券的门槛快被“踢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证券公司都能从中获益,拥有优先试点权利且经纪业务基础好的券商是长期受益者。从长期来看,各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将以自身经纪业务水平为基础,由于客户粘性的存在、券源的规模效应以及不同券商之间利率差异较小,获得业务资格较早的券商能够通过优先布局的权利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中小券商难以从融资融券中获得实质性的收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我国中小券商若想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谋变破局,寻求融资融券业务模式的创新。融资融券业务属于资本中介业务的一种,而资本中介业务一直是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弱项,中小型证券公司如果能够在资本中介业务方面寻求大突破,则有望在与大型券商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2012年8月,转融通业务开始试点,标志着融资融券业务进入杠杆发展时代,融资融券规模将突破券商自有资金规模的限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小券商在融资融券方面所受到的资本掣肘将有望解除,券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体现出服务的竞争。尤其是在融资融券发展早期,市场竞争依然比较初级的情况下,如若能够在服务创新和风险定价方面实现突破,中小型券商同样能够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寻求大作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