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

罗国军

 2013年6月,财政部下发《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财政部、文化部鼓励各地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解决门票收入减少运营经费不足等问题,特成立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和奖励。

一、文化馆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文化馆行业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中国文化馆免费开放存在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和资金来源三大问题:

1、服务质量问题

随着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原本群众心中高雅的场所形象可能逐渐转为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公共场所,随着人多嘈杂、拥挤现象的出现,必然影响馆内卫生,降低服务质量。因此,能不能在参加活动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保证管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是文化馆免费开放应思考的问题。

2、安全管理问题

文化馆免费开放,将接待各层次的群体,如何保证馆内的安全,如参观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等,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对文化馆的安全防护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资金来源问题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参观人数增多,必然给文化馆带来工作人员与服务项目的增加,提高了运营成本,让文化馆处于透支运转的状态。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对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带来极大挑战。

二、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典型案例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文化馆行业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报告总结了我国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优秀模式,下面以深圳市群艺馆为例来进行说明。

1、坚持内涵式服务

深圳市群艺馆坚持开展内涵式服务,充分调集各种文化资源,向公众提供艺术展览、艺术培训、电影专场、周末剧场演出等服务。周末剧场是深圳周末文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初首演以来,至今已演出208场,观众累计达到13万人次。在开展场馆服务的同时,深圳市群众艺术馆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度,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2007年至2010年间,全馆专业人员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作品多达215个。

2、强化品牌化服务

全国“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全国“外来青工风采”摄影大赛是深圳市群艺馆精心打造的两项摄影类品牌活动。全国“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已连续举办了5届,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5届“群艺杯”(中国人的面孔)摄影艺术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2500名作者的近2万幅作品;全国“外来青工风采”摄影大赛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外来青工的广泛参与。这两项活动既提高了深圳市群艺馆的地位和影响,也塑造了深圳良好的文化形象。

3、突出特色化服务

深圳市群艺馆在开展免费艺术培训的基础上,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培育、扶持馆办社团。目前,他们已建立深圳市少儿艺术团、深圳市京剧联谊会、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深圳市合唱学会、深圳市民乐团等10个馆办社团。这些馆办社团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力量之一,2010年共承办全市重大艺术活动、下基层演出58场,单是深圳市京剧联谊会就承办“京剧进社区”“京剧进校园”演出活动20场、京剧讲座8场。

4、拓展创新性服务

数字化服务是很多文化馆的弱项。深圳市群艺馆敏锐地认识到,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服务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早在2001年,深圳市群艺馆就正式开通了网站。近年来,深圳市群艺馆网站数字化处理和查询利用工作逐年上台阶。现在的深圳群文网页面美观,设有“群文动态”“群文艺术”“文学与戏剧”“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公益性讲座”“周末剧场”等众多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深圳群文网还与全市六区联网,网站的点击率居全国各文化馆网站前列,为更多人接受群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为了加强对基层文化馆站、文化骨干业务上的指导,深圳市群众艺术馆认真编辑出版馆办刊物《文化天地》并免费发放,每期刊物的内容都会及时在深圳群文网上发布。

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国军

本文作者信息

罗国军(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280642)赞(62)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