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吸引力强,打造竞争力需先行一步

2003-2012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销售收入以35%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但在2012年,行业的增速放缓,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919.89亿元,同比仅增长13.14%;然而,行业的盈利能力却在提高,行业实现利润158.91亿元,同比增长42.29%。

尽管受宏观经济影响,行业增速下滑,但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因其具备较高的盈利水平与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具体分析如下:

图表1: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吸引力评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告》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是由需求保证、成本下降、政策利好三方面的盈利因素所驱动的:

1、需求因素方面

1)国内原油供求缺口长期存在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原油需求量逐年递增,而中国自产原油多年来未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在自产原油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原油供应已经成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战略任务。为保障油气的稳定供应,石油公司每年用于勘探开发支出相对均衡,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的采购量也相对较为稳定。

2)国内石油公司加大对石油安全生产的重视

国内石油公司原有装备配置较为陈旧,尤其是保障钻井安全的井控装置,无论是数量和压力等级都不能完全满足井场的实际需要。近几年,国内石油公司非常重视钻井安全,纷纷制订了更高要求的钻井作业安全规范,从而引发对井口设备的大量需求。

3)国内油田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各大油田纷纷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推动油田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趋势下,高技术含量的电子类监测设备的市场将逐步放大,并进而引发国内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市场的结构性变革,由原来机械产品为主导改变为电子类产品与机械产品平分秋色的局面。

4)国际市场的开拓

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业经过多年积累,技术和生产工艺日益成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国际市场对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的需求量稳步上升,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的出口前景十分看好。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持续加大与国外石油生产大国的合作力度,中国的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产品也随着各石油公司旗下的专业工程服务队伍进入国际市场,增强了中国制造的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受上述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将会成为国内优势生产厂商的重要利润来源。

2、成本因素

1)生产成本控制

在经营模式上,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企业基本上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根据订单决定采购及生产,这样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2012年,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09%,行业销售利润率有所上升,行业产品销售单位成本下降。

2)原材料成本上涨控制

企业一般会根据市场状况与国内客户约定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价格适当联动的机制,即在钢铁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双方可协商据此适当调整产品销售价格。

3、政策因素

政策对行业的盈利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2009年的增值税改革方案,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这有利降低行业的相关费用,提高盈利水平。

在行业具体较高盈利能力及投资吸引力的情况下,前瞻产业院认为,未来资本涌入速度将加快,因此,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成为了下一步需要面对的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给出了以下投资建议:

1)技术创新能力是最强劲动力

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油气勘探开发正在向深层、深水、极地等复杂勘探领域延伸。随着作业条件越来越复杂,对装备的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装备的可靠性、运输、移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必须适应用户的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使生产的装备向高技术含量、高智能化、适应更恶劣环境的方向发展。

2)加速研发创新产品才能提高竞争力

企业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组织企业的科技力量,结合“政策、产、学、研”的方法来形成研发机构,进行开发和创新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发展与前端工艺技术与新产品。

企业建立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中心”是实现企业新的生产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在企业的总工程师(或负责技术的高层领导)领导下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心”,再结合“产学研”的工作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研发成果(含专利)的数量增加和周期缩短非常明显、效果显著。

3)走品牌之路,打造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益。世界著名石油采钻设备公司都拥有自己世界级知名商标和品牌,而且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形成品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
邵菁

本文作者信息

邵菁(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08972)赞(5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