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春寒料峭,行业革新时不我待
1、白酒行业“寒气逼人”
2013年以来,随着酒驾入刑、“三公”消费受限、军队禁酒和“塑化剂风波”的影响,白酒行业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高端白酒行业更是“寒气逼人”。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了销售收入4466.26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19.21%。尽管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再创新高,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或许从行业整体方面对白酒行业的“寒气”感觉不深,但是对白酒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感觉就会很深刻。2013年4月8日,酒鬼酒发布一季预报,其净利润降幅达到了90%-93%;茅台企业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格从2013年2月的每瓶1960元下降到2013年4月的每瓶920元,短短两月降幅达到了53.06%。
2003-2012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时期
在数十年里,白酒行业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其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5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4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32%;其销售利润从2003年的8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89%。白酒行业的增速不可谓不高,但是,在政策行情的压力下,白酒行业的高速增长告一段落,行业发展进入了调整时期,尤其是在高端白酒行业。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一线白酒企业纷纷发力高端市场,导致高端市场“泡沫化”现象初现,一线品牌动辄上千元,已非平常居民能够消费。所以,高端白酒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商务消费、公务消费和军队消费市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酒驾入罪、三公消费、限酒令对高端白酒市场影响最大,而中低端市场影响将极为有限。
3、白酒消费渐趋理性,精细化经营才是王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白酒行业将进入一个理性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白酒性价比,所以白酒企业需要在经营理念上转型,营销方面进行创新。高端白酒企业应当积极突围,在产品和市场两方面发力,瞄准中端市场,实现精细化经营,白酒行业依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在经营理念上,白酒企业应当发力中端市场,通过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性价比,主动迎合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例如,2013年4月初,与飞天茅台同样产自茅台镇的黔台酒宣布在10年陈、30年陈、50年陈等高档产品的基础上,推出5年陈的中档产品,售价要比现有产品便宜三分之二以上;孔府家酒也提出要以低度浓香型白酒的特点开拓市场,争取成为全国性品牌。这些白酒产品的市场售价普遍在四五百元左右,有些甚至只卖二三百元。
在营销创新方面,白酒企业应当梳理销售渠道,丰富渠道流通方式,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避免出现茅台出厂价800元,终端价1800元的现象。例如,2013年3月26日,贵州习酒官方网上商城上线,实现白酒行业首家O2O电商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2013年3月底,西凤、宋河等白酒品牌纷纷发布消息称,与酒仙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电子商务将原先的区域酒变成全国酒。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