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投资潜力巨大

2011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到2011年底,我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我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2008-2011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情况(按项目数统计)(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08-2011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情况(按面积统计)(单位: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达5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执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执行65%的节能标准,那么,到2020年就能每年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国家节能目标任务的30.7%。《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认为,绿色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代表着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绿色建筑的优越性推高其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

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相比具有“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优越性。随着未来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规模化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成本下降,将使得绿色建筑较于常规建筑的增量成本也有所下降,这将有利于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渗透率。我国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新开工建筑面积在2010-2012年保持在15亿平方米以上,随着绿色建筑在新增建筑中渗透率的提高,绿色建筑的新增面积也将大规模增长。

华东地区发展迅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投资潜力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绿色建筑投资热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以华东地区的江苏、上海、浙江地区无论是绿色建筑数量还是面积规模占比在全国均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的绿色建筑数量分别占23.8%、13.9%和6.8%;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分别为26.5%、8.9%和5.4%。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海GDP、人均收入、购买能力都处于全国前列。华南地区的广东,湖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地位也较高。以上地区的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较快,经验较为丰富,政府针对绿色建筑的政策相对其他地区更为系统和成熟,市场需求正规模化形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占比较小,成为绿色建筑投资的热点地区。

此外,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意味着发展空间较大,一旦政府对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政策形成细则化、系统化、执行有效,这些地区也将成为绿色建筑投资潜力较大的地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