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建设要因地制宜

2013年3月,东莞市出台《关于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都市农业发展要实现“平台园区化、经营集约化、产业特色化、生产科技化、产品品牌化、形态休闲化”。2020年前,基本建成14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每个有农业份额的镇街建成1-2个3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告》分析认为,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在各地“十二五”规划中,产业园的上马和扩建令人瞩目,如贵州要建设百余个特色产业园、重庆要建设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两大基地、黑龙江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安徽要形成10个左右的新兴产业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各地千亿级的产业园规划就有十余个,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或将进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高峰期,投资规模数万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各地在加快上马产业园区项目的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开发模式。报告详细分析了产业园四种开发模式,现结合案例介绍其中的两种,具体情况如下:

一、“园中园”开发模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建设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在布局模式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园中园的模式。该种空间布局是依据系统论,按其布局结构分为大园和小园。大园是科技园系统的有机整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小园系统提供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并致力于小园系统和科技园关系协调及整个系统发展规划;而小园系统是科技园大系统的重要支撑和整体目标实现的基础。

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开发区大力推进以诺基亚为龙头的通讯产业集群、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微电子产业集群、以GE为龙头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以拜耳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及以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4894家(不含分支机构),累计投资总额328.8亿美元。其中内资企业4320家,注册资本94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574家,投资总额178.4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3107.8万美元。累计合同外资金额67.7亿美元,累计外商实际投资50.1亿美元。

二、“官助民办”开发模式——大连软件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建设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大连软件园开发过程中,采取了“官助民办”的模式。“官助”,就是大连市政府在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园区推介、整体管理方面以主动的参与意识和为园区服务的心态,帮助园区尽快壮大。在软件园的规划设计、可行性论证、协调贷款、人才引入、企业项目引进等各方面,都派出专门人才协助软件园,以保证各项事业顺利有序地完成。总而言之,就是政府主要为软件园营造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建设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所谓“民办”,就是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软件园开发主体企业,负责整个园区的基础建设、环境规划、招商引资、产业服务以及配套管理职能,在某些方面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DL5P)是亿达集团全资子公司,是建设大连软件园的投资主体,并主要从质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物业定制服务及“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等4方面建构全面服务体系。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兆祯

本文作者信息

刘兆祯(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80572)赞(297)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