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产业的区域品牌构建及发展路径
每个区域以一个城市作为区域发展极,创建区域民俗文化品牌,简析如下:
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大华北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北京在人文景观方面拥有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都是享誉中外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天津则代表一种“平民文化”,相声、话剧、天津快板都是街头巷尾群众表演的文化形式。以“皇家•平民”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龙头的华东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城市,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极其迅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杭州的西湖是名闻天下的旅游胜地。以“江南水乡”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以广州和福州为核心大华南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早,已成为华南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极;福州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海滨邹鲁”的美誉,也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因此,整合广州和福州的文化特点,以“潮汕•岭南文化”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以长沙为轴心的中南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城市,长沙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一直是其文化名城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会展湘军”、“体育湘军”等为品牌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长沙成为中南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因此,以长沙为轴心,覆盖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以“湖湘文化”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以重庆、成都、昆明为中心的西南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重庆是西南经济中心,同时作为三峡所在地,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都是中国古代三国文化中心,是诗赋之都,同时也是驰名中外的熊猫之乡;昆明风景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是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地。因此,以“重庆-成都-昆明”为轴心,以“民风•民情•民俗”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以兰州、乌鲁木齐为轴心的西北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兰州地处黄河之滨,享有“黄河之都”的美誉,既是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马厂文化的交汇点;新疆有独特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文化及自然风光,是我国极富民族风情的地区。因此,以兰州、乌鲁木齐为轴心,以“丝绸之路”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藏文化产业区 藏族文化以其璀璨夺目,绚丽多姿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力量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园地中一束最辉煌最瑰丽的奇葩。西藏文化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因此,以拉萨为中心,覆盖西藏自治区,以“喜马拉雅”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以西安、太原、郑州为轴心的中原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区 中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化中心地区,自周秦、汉唐、十三代帝都形成的中原文化、秦楚文化、游牧文化交融杂揉,形成了中原文化特有的神采中原文化发源地。因此,以“西安-太原-郑州”为轴心,以“中土文化”为其民俗文化品牌战略。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和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也为中国整个民俗文化产业提供了四条发展路径。
1、以产品为媒,使民俗文化走向世界
以产品为依托,将文化蕴含在产品之中,通过产品的出口宣传民族文化,是民俗文化“走出去”的一条捷径。民俗文化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来就存在,已有一定历史,深入人心的产品,如故宫等世界遗产品牌、天津美食十八街、苏州刺绣、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等;另一类是新鲜的、通过传煤等各种现代化渠道进入千家万户,在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产品,如中南民族文化产业集团推出的“超级女声”就是这类产品的代表。
2、以链促销,构建产业国际营销体系
鼓励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文化市场,以获得更多出口市场份额和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在国外直接构建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的产业链,把生产制作、市场营销联成一体,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发展即是其典范代表。我国的国粹京剧也可以走这条道路,通过融资、合作等方式,募集大量资金,在国外直接编、排、演,然后直接推广营销,推动京剧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播。
3、以项目为依托,带动整个产业群发展
民俗文化产业本质上是由一个个具体项目累积而成。也就是说,项目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载体,其中的重大项目是文化产业的支撑点。以此为契机,牵动企业投入其中,整合各企业在经营、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产生凝聚、放大效应,将民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4、以大型活动为桥梁,打造交流平台
近年来,兰州以“敦煌、丝路、黄河、多民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宗旨,通过“兰州黄河之滨”、“敦煌之夏”、“夏河拉卜楞之夜”、“天水伏羲乐舞”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开发和推广丝绸之路甘肃一线的精品文化资源,向国外展示了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带动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加速发展,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盛事。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