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智慧城镇”迈进 我国智慧城市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2年1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智慧城市”的建设,近年来在我国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也被各地政府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项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2010年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兴起高潮,在中国已列计划和在建的95个智慧城市(区)中,较多集中在沿海城市,上海、广东、江苏三省市共有32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如宁波、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区)先后提出并启动“智慧城市”战略规划和实践项目,上海等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许多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如宁波依托港口的智慧物流和智能交通,无锡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智慧产业,长沙梅溪湖的技术推动试点,上海的智能惠民行动方案等,智慧城市成为国内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创新引擎。
图表1:中国多个城市智能化进程已经展开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然而在此次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值得关注的是3个“智慧镇”建设规划的提出,分别是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湖南省浏阳市柏加镇、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结合此前十八大文件中提出的“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要求,为实现这一要求,加快对智慧城镇的建设将是实现城镇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途径,“智慧镇”的建设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两万多个城镇、两亿多农民寻求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和致富的道路。对此,前瞻产业研究院智慧城市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未来我国将会在实现“智慧镇”试点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智慧镇”及“智慧城市”的投资及建设力度。
然而,由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时间较短,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信息安全、物联网建设及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中国在智慧城市进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安全的影响
对于正处于经济复苏期的中国而言,“智慧城市”理念的进入孕育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借此机遇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且能够运用全新的智慧,开创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因此,中国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带来的好处,并正确应对它的挑战。
中国发展智慧城市,首先应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对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安全的影响。从形式上看,“智慧城市”是IBM的一种营销手段和产品促销策略,是其应对金融危机展开自救的一项措施,但它所具有的战略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
中国发展智慧城市还应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物联网不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因其涉及交通、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动态信息采集而尤为重要,只有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才能从容应对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物联系统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三)尽快掌握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核心技术
中国发展智慧城市,还需尽快掌握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目前,在高科技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多数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只有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并加强相关技术集成创新,才有可能建设自主可控的智慧城市。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