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数字时代的二次掘金

官营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随着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而日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手机、电视、电脑“进”图书馆看正逐渐成为现实。

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同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字图书馆行业研究员郝俊杰认为,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将为图书馆这门古老的文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良机,数字图书馆将迎来的伟大的变革。

图书馆的信息化革命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数字图书馆包括所有数字形式的图书馆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的资料或本来就是以电子形式出版的资料;新出版的或经过回溯性加工的电子资料;各类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视频声频资料等;各种数字文件格式,从位图形式的页面到经SGML编码的特殊文本文件。

《报告》解析称,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近年来,跟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成长,财富化、城市化历程的加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上升为精神层面,文化消费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开支,我国城镇居民对旅游、体育、教育、娱乐休闲等文化消费的需求有显著的增长。

在2011年中国居民支出结构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支出总额的11.50%,位于支出占比的第三位,仅次于食品和交通通信支出,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重视,这也有利于数字图书馆市场规模的扩大。

2008-2011年我国国民数字媒介阅读率(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字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手机用户方面,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手机也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互联网风潮的推动下,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国立中山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在内的近百家数字图书馆,其中,国家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共收26万余种,内容涉及中文电子图书、博士论文、民国文献、在线讲座、在线展览、甲骨实物与甲骨拓片、敦煌文献、金石拓片、地方志、西夏文献、年画、老照片,音像资源等,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此外还包括15028种民国图书全文影像资源,数字资源总量达480TB。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字图书馆行业研究员郝俊杰指出,21世纪是知识创新竞争的新时代,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郝俊杰指出,与发达国家此相比,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晚、起点不高但发展迅猛,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必将推动数字图书馆重大变革,同时,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也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缺失制约产业链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内容市场中盈利模式最稳定、投资回报最高的行业之一。从国外数字图书馆的投资情况来看,以提供内容为主的励德·爱思唯尔、斯普林格和泰勒·弗朗西斯已经成为了利润率超高的国际出版盈利大户;以提供平台为主的英国出版科技集团、中国知网、方正阿帕比等国际出版科技公司,其盈利也保持平稳增长;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各种图书馆联盟,也保持良性运行状况,盈利水平也较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大批量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同时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上的投入也将加大,数字图书馆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然而,数字图书馆作为立足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新型产业,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为阻碍我国数字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信息采集和移植技术、信息的组织技术、信息的检索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关系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技术发展仍较为滞后,这也成为今后数字图书馆建设及运营亟待解决的关键。

从数字图书馆整个产业链发展来看,数字出版技术落后、商业化应用严重不足成为最重要的短板。

近年来,在以触摸技术、显示技术、识别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方面,我国的研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致使产业链各环节跟风模仿者居多,陷入代工、仿制、恶性竞争的漩涡。而对于少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技术,商业化应用开发严重不足。以语音技术为例,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顶尖的,但在应用方面,还是被苹果抢占了先机。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也是阻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量优秀网络原创作品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从创作到编辑、发行还停留在简单粗放阶段,长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渠道供应商与技术提供商过于强势,作者与内容生产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内容资源被廉价使用、利润分成不尽合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字图书馆行业研究员郝俊杰指出,未来我国数字图书馆除发展技术外,还应创新应该转变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实现服务的集成化、个性化,并注重加强知识组织和挖掘,实现知识化服务,切实推进图书馆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官营铜

本文作者信息

官营铜(资深产业观察员)

关注(862027)赞(373)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