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春天”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也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既承担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级中学。近年来,国内出现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它们也加入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呈现出了活力。1980年,国家开始对全国中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改革,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几十年发展,2011年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82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

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等6省市依靠区位优势和经济、人文等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多年来发展职业教育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加上较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协调水平、发展规模水平和拥有资源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企业每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两位数递增。

我国有七千多万技术工人,而其中高、中级工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说“技工荒”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甚至影响到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并非危言耸听。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等职业教育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被大为看好。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娟

本文作者信息

罗娟(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462017)赞(85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