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转变 肉制品加工行业急需寻求新突破

韩霞

由于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我国肉制品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即便在原料价格下滑也没能带动业绩上升,同时在产品结构方面的调整也无可圈可点之处,已被沦为需求不大但必须有的结构型商品。在此背景下,肉制品加工行业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结合地域优势匹配消费者新需求,避免生存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肉制品加工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为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我国肉制品加工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均同比大幅增长。2014年,行业规模整体实现了扩张。2015年,仍延续扩张趋势。2015年中国肉制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11.73亿元,同比增长2.05%;行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0.42%;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0.26%。

2013-2015年中国肉制品加工业发展规模变化(单位:家,万元,%)

肉制品加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业报告

总体而言,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在供应更加便捷、安全、卫生、多样的肉制品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冷鲜肉、低温肉制品等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稳步增加。不仅如此,涵盖养殖、饲料、屠宰、加工、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体系已然成型,产业化、国际化步伐加快。

肉制品加工产业化政策

肉制品加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业报告

但是,肉类加工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中国肉制品加工比例依然偏低;其次,养殖业的规模化、工业化程度不够,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度不够,流通环节的开放度不够,整个产业链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了中国肉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内牛肉加工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化,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不仅牛源紧张,而肉牛加工企业不仅没有标准化,还存在普遍开工不足现象。

为此,在肉类加工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进程中,应把最新科技成果集中应用于技术装备、安全、包装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便更加切实有效地服务于产业,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投入产出效率。

肉制品加工产业化项目建设

肉制品加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业报告

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更加讲究食品的安全、卫生、营养及风味,消费需求从价格便宜的低档产品开始转向品牌产品的消费。品牌意味着高信誉、高质量,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消费者甄别产品好坏的关键因素。“绿色安全食品”、“放心肉”、“无公害猪肉”等一系列安全、健康、口感好的品牌肉类产品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其次,为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从源头上保证原料的品质和稳定供给,进一步拓展产品利润空间,规模化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纷纷寻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另一方面,为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大型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不断拓宽销售网络,建立物流配送体系,铺设专卖店等新型销售终端,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逐步改变以往单一的批发销售模式,实现与国际通行营销模式的接轨。

最后,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中深加工产品占比较小,80%以上肉类消费以生鲜肉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产品附加值较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的整合,拥有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不断加大肉类产品深加工力度,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强。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