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飞机制造要更进一步 需摆脱突破性创新窘境

温程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已有长足进步,度过了由小到大、由修理到制造、由模仿到自主研制的艰苦历程。然而,眼下要更进一步,需要摆脱突破式创新中存在的窘境,才能促进民用飞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前瞻经济学人

我国飞机制造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形成生产、科研、贸易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飞机工业体系,设计水平、制造技术、工业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飞机制造企业开始融入到全球飞机制造业的价值链中,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虽然成绩斐然,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乏等。为此,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业还需进行突破式创新。

突破式创新的概念和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与渐进式创新概念相对,也被称为破坏性创新、革命性创新。不过,突破式创新的具体定义尚未统一,但一致认为对产业是颠覆性的改变。

对民用飞机制造业而言,就需要进行突破式创新,以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随着突破式创新应用,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创新窘境越加凸显,值得引起警惕。

第一,创新周期长。与其他领域不同,民用飞机制造业是典型的高附加值产业,且具有需求复杂、技术复杂、制造复杂、项目管理复杂等特性。这导致创新研发的周期很长,从可行性分析到交付通常需要5~8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显然不利于赢得市场竞争。

第二,不确定性高,不可预测性强。由于突破式创新的特点,以及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复杂性,其创新模式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包括技术、市场、组织、资源等方面。

第三,人才储备不足。突破式创新要求寻求新的方式,采取的是发散性思维,而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人才短缺,技术储备不足,难以适应突破式创新项目的高要求。

第四,缺乏线性关系和连续性。突破式创新是非线性、不连续的,这与民用飞机制造行业现有的标准和技术不相匹配,从而导致在发展突破式创新时会面临阻碍。

长远来看,我国民用飞机制造要参与国际竞争,创新能力必须更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摆脱上述突破式创新窘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