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出台养老产业发展政策 我国养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蔡攀攀

从年初开始,上海作为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建立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行大检查、大整治。

近日,北京又出台《关于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养老行业服务质量水平的实施意见》,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出要求。

上海、北京先后对养老服务进行规制,一方面有利于上海、北京两地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破解城市养老难题;另一方面,上海、北京两大城市的经验教训也将为我国其他地区带来先进经验,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前瞻经济学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期。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养老服务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就家庭养老而言,受到我国家庭观念的影响较深,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在家养老,但是随着家庭结构越来越小,特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养老期,“4+2+1”的家庭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就机构养老而言,机构养老能够分担一部分家庭养老压力,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存在服务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随着养老机构的管制加强,养老机构将不断走向规范化,目前上海、北京都已决定建立养老机构黑名单制度与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养老机构进行淘汰。同时,对监护人与养老机构护理责任进行划分也十分必要。由于老年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如何进行责任划分,取得平衡是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社区养老虽然可以实现“原址安老”,但目前存在规模不足的难题,盈利模式还有待发掘。经验表明,老年服务机构的床位不能少于50张,因为机构经营必须要有规模效应。

综合来看,我国三大养老模式界限逐渐模糊,并走向融合,这是向好的趋势。未来,只有充分发挥家庭、机构、社区三者的作用,才能破解我国养老难题,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未来,分级诊疗、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等制度逐步被运用到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中,我国养老机制将不断完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