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村”现象普遍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迎机遇

蔡攀攀

尽管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一半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垃圾围村”现象仍然比较普遍。随着国家政策落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前景可期。

据悉,在未来五年,即“十三五”时期,住建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目标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环保部、财政部等也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显而易见,农村生活垃圾是建设小康社会美丽新农村的关键“短板”。处理不好,不单单影响生活环境,还可能对土壤、水土造成污染,进而威胁到身体健康。

前瞻经济学人

不过,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差距。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不尽人意,主要是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制约。

首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仍处于空白状态。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针对性不强、指导力度不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其次,缺少能用于市场化运作、大面积推广的处理技术。由于农村垃圾圾具有分布散、规模小、回收困难等特点,很多适用于城市的垃圾处理技术并不适用农村地区,亟待研发符合实际需求的革新性技术。

第三,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利润薄、投资收益周期长,需要政策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投融资机制、企业税收减免、设施用地征用等。

第四,资金短缺。各级地方政府已颇为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但由于财力有限,很多地区根本难以推进。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尚未建立,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

最后,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从上述制约因素可以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并未形成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市场主体和市场发育滞后。

针对这些制约,未来要尽快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将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科技计划。此外,还需继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以及培育市场化机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