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降温 未来立足要拿出“真本领”

程野

前瞻经济学人

在政策红利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深受资本青睐,很多企业不惜跨界切入,以期从中分得一杯羹。近期,家电巨头格力电器便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不只是格力“眼馋”新能源汽车蛋糕,像乐视、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同样以不同方式在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不过,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拟提高整车制造企业准入门槛,即新建的新能源车企或将不超过10家。

此举或将给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降温,改变此前“随随便便”谁都能生产的局面。与此同时,企业跨界的难度将加大,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或只剩收购兼并的方式。

除了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的提高,政策补贴退坡及即将实施的“碳配额”,都迫使新能源车企开始重视起修炼自身“内功”,显然靠着外界推动已越来越难以立足。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力度相当之大,其增长之快亦是有目共睹。据统计,2016年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1.5万辆,累计销售20.7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

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快速发展的背后有着不少隐忧。这第一个,就是当前销量的增长过度依赖政策补贴推动,换言之,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实际还远未能真正打开市场。

第二,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核心技术有所欠缺,和外资车企有着较大差距,包括电池、动力系统、车联系统等方面。

第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已开始拖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8.1万个,相比2015年底增长65%;私人充电桩建设超过2.5万个,相比2015年底增长12%。

但与既定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还相差甚远。为此,国家多个部委联合督促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在经历初期的高速发展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步入正常稳定的上升轨道,产销增长将趋缓,企业竞争更多的依靠自身“真本领”。

传统汽车市场由盛转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则还是一片蓝海,发展态势十分明朗。国内车企应把握好当前机遇,早日实现销量与技术的双双领先。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