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陈秉正:35岁考虑养老已经晚了【附银行业存款业务分析】

瞻研究

1

图源:摄图网

近日,中国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陈秉正接受了央视财经的采访,强调了年轻人在早期储蓄和投资方面的重要性。他指出,养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早早规划。他认为, 35 岁考虑养老已经晚了,应该更早考虑并付诸行动。

陈秉正教授表示,早早储蓄和投资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养老问题,还可以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选择和保障。

根据陈秉正教授的调研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还有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将来就能够有足够的收入来养老。

对此,“从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以后,就要有计划地为养老进行储蓄。”陈秉正教授强调,早十年和晚十年进行储蓄是完全不一样的。

另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也与陈秉正教授不谋而合。11月2日,美国经济研究所的穆勒表示高通胀正吞噬美国民众的储蓄,民众的退休成本在3年内飙升了10万美元。民众若要退休时继续过舒适日子,这个储蓄数目缺口高达47万美元。为了应对通胀,专家建议美国民众做好储蓄计划。例如到30岁时,民众至少要有多达年薪一倍的储蓄;到了40岁时是三倍年薪;50岁时是六倍年薪,到60岁时是年薪的八倍,到了67岁时更要储有十倍年薪。

中国银行业基准利率低位稳定

从存款利率来看,1994年至今,我国存款基准利率经历了高位回归,目前正处于历史地位点,已超7年处于稳定不变的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2月我国存款基准利率各项指标分别为:活期存款利率0.35%、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1.1%、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75%。稳定的利率有助于市场平稳发展,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市场情况。

图表9:1994-2023年中国银行业存款基准利率变化(单位:%)

注:该图表数据更新至2023年2月

个人存款规模持续上升

从存款规模来看,我国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的存款规模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7年至2022年,我国中资背景全国性大型银行各项存款规模从79.31万亿元增长至119.24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8.50%,2022年同比增速为13.30%。从存款项目细分来看,个人境内存款规模占各项存款比例最大,且占比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47.45%提升至2022年的53.05%。2023年1月,我国各项存款总规模为123.42万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达66.79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总额的54.12%。

图表7:2017-2023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各项存款规模(单位:万亿元)

注:该图表数据更新至2023年1月

光大金融分析师王一峰和董文欣发表观点称2023年开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弱复苏”势头,微观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整体仍处在低位,银行体系存款继续呈现定期化、长久期化特征。国有大行因一般性存款占比高,零售存款占比大,存款成本率受定期化拖累更为明显,并带动综合负债成本率持续走高。从新发生角度来看,当前实体有效融资需求仍然偏弱,新发生贷款定价难有实质性拐点,零售端贷款定价承压相对更大;从存量角度看,在LPR报价连续下调、存量按揭利率下调背景下,下半年银行业存量贷款将面临较大重定价压力,营收增速仍有进一步下行趋势,迫切需要银行体系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稳定净利息收入水平,增强银行体系可持续经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