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CEO:计划到2025年中国门店数量将增至9000家【附星巴克发展情况分析】

研选快讯

咖啡

图片来源:摄图网

智通财经消息,星巴克CEO Laxman Narasimhan周四在采访中讨论了在其第二大市场中国扩大门店数的计划,此前这家咖啡巨头公布了第四季度的收益,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星巴克第四季度营收为93.7亿美元,高于LSEG预期的92.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1.06美元,高于预期的97美分。

Narasimhan表示,“到2025年底,我们将增加到9000家,我可以告诉你,这只是一个里程碑。”过去几年,该公司在中国遭遇逆风,业务陷入停滞。本季度,星巴克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5%,客流量增长了8%,不过平均票价下降了3%。

在中国开展业务24年后,Narasimhan表示,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12杯/年。他还表示,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字分别为380和280。Narasimhan还表示,星巴克在上海看到了强劲的业务和增长机会,该市有1000多家门店,人均消费量在100到150杯之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咖啡文化的认可度增加,中国的咖啡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年轻一代对咖啡的热爱不断增加,咖啡店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同时,咖啡的健康功效和文化内涵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在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都在增加,这为咖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咖啡市场的潜力还在于,中国的咖啡消费习惯正在形成,消费者对品质和口味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为咖啡品牌和咖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星巴克: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饮品企业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随着霍华德·舒尔兹于1987年收购该公司,星巴克便于十年间迅速成长为全球知名的连锁咖啡企业,除售卖精品现制咖啡外,亦通过店内及店外零售袋装咖啡豆、咖啡冷热饮料、糕点食品以及咖啡机、咖啡杯等。

星巴克于1992年6月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截至2020年12月,星巴克市值已超1200亿美元,成长800逾倍。截止至2020年第四财季末,星巴克全球公司运营的门店中约有98%已经恢复营业,其中美国区为97%,中国区为99%,日本区为99%,加拿大为97%。第四季度,星巴克新开了480家门店,在全球范围内已开设32660家门店,其中51%为自营,49%为官方授权。

中国地区方面,截至2020财年末,星巴克在中国开设了581家门店,其中2020财年第四季度开设了259家门店,目前在中国的店铺总数达到了4706家,成为除美国以外,星巴克重要的发展市场。

图表1:2002-2020年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单位:个)

——星巴克历史发展阶段

从估值溢价到价值分红星巴克近50年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美人鱼的诞生,咖啡帝国的崛起(1971-1992年)。第一阶段:咖啡帝国版图的扩张(1992-2000年)。第二阶段:急速扩张,遭遇危机(2000-2008年)。第三阶段:咖啡帝国的再次辉煌(2008年至今);每个阶段各具特色,估值体系变动明显,对我国餐企现有及未来估值有参考意义。

图表4:星巴克发展阶段

——星巴克国际化战略

1995年实行国际化战略:走出北美,开往全世界。在国内加速开店的同时,1995年星巴克逐步全球化。由于进入海外市场往往会受到当地政策的制约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星巴克通常先采取合营的方式打入当地市场,以轻资产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时,分别授权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台湾统一集团、香港美心公司在国内开特许经营店。这种方式能有效节约初期投资,规避陌生市场潜在风险。截至2000年,海外门店数达到525家,占比15%。其中海外特许经营门店数达352家,占海外门店总数的67%。

图表8:星巴克国际化进程

——星巴克门店数量位列第二

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总数方面,瑞幸咖啡以12153家门店遥遥领先,是唯一的万店品牌,除星巴克咖啡、库迪咖啡、幸运咖之外,其他咖啡品牌门店数量均未超过1000家。

图表2:截至2023年9月中国咖啡连锁品牌门店数量TOP10(单位:家)

下沉市场,几乎成为各类型咖啡品牌的香饽饽,而下沉市场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强劲的势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国内对咖啡品类的认知教育已经延伸到下沉市场,拓展到小城居民。当咖啡不再是“小资”的代名词,转而成为国人普遍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意味着咖啡将适配于更多市场、更多人群。由此来看,终有一天,咖啡会成为像茶饮、火锅一样的餐饮品类,渗透各个层级的市场。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