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发布,每年可多生10万以上婴儿,降低费用超百亿

何玲

1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多家医院和高校,近日在辅助生殖领域“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出了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使用表观遗传信息即DNA甲基化指标来优选胚胎的方法(PIMS),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关成果于5月8日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发布。

传统助孕技术的成功率较低,并存在某些问题,如较大的胚胎数量和可能出现的多胎妊娠,往往会导致婴儿或母亲出现一些健康问题。PIMS技术通过使用高通量技术,筛选出甲基化水平较高的胚胎,从而可增加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达到更加自然优生的效果。

研究人员在多个中心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涉及逾2000例不孕症患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IMS技术筛选出的甲基化水平优良的胚胎,其临床检验的活产率高达72。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技术,使用PIMS技术筛选出的胚胎数量减少,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多胎妊娠的风险。

据悉,PIMS技术已经在中国多家医院与高校作为辅助生殖技术推广使用,其成功率远高于传统技术,已经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业内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评估,并预测,其推广将有助于中国每年多生10万以上婴儿、减少近万出生缺陷,并节约临床费用数百亿元。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将为中国辅助生殖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让更多的家庭从中受益。这是中国科学家们在基因学领域做出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于全球生殖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