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NASA开普勒旧数据,科学家发现一颗地球大小且位于宜居带的行星

Emma Chou

1

图片来源: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

一组跨大西洋科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重新分析的数据,发现了一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恒星的宜居带内运转。宜居带是一颗恒星周围的区域,在那里,岩石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

这颗行星被称为开普勒-1649c,是科学家在查阅开普勒望远镜的旧观测资料时发现的。开普勒望远镜于2018年退役。虽然之前用计算机算法进行的搜索错误地识别了它,但回顾开普勒数据的研究人员再次查看了这个信号,并确认它是一颗行星。在开普勒发现的所有系外行星中,这个距离地球300光年的遥远星球在大小和估计温度上与地球最为相似。

这个新发现的世界只比我们的星球大1.06倍。此外,它从其主恒星接收到的星光量是地球从太阳接收到的光量的75%,这意味着这颗系外行星的温度也可能与我们的行星相似。但与地球不同的是,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虽然在这个星系中还没有观测到这种类型的恒星,但这种类型的恒星以恒星爆发而闻名,这可能会使一个行星的环境对任何潜在的生命构成挑战。

“这个有趣而遥远的世界给了我们更大的希望,即在恒星之间存在着第二个地球,等着被发现。”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的副局长托马斯·祖布臣(Thomas Zurbuchen)说。“开普勒和苔丝(TESS)等任务收集的数据将继续产生惊人的发现,因为科学界每年都在改进其寻找有希望行星的能力。”

关于开普勒-1649c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包括它的大气层,这可能会影响其温度。目前对行星大小的计算存在很大的误差,在研究如此遥远的天体时,天文学的所有数值都存在很大的误差。但是基于已知的情况,开普勒-1649c对于寻找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的科学家来说特别有趣。

据估计,还有其它一些系外行星在体积上更接近地球,如TRAPPIST-1f和Teegarden c。或者一些系外行星在温度上可能更接近地球,如TRAPPIST-1d和TOI 700d。但是没有其它的系外行星在这两个数值上都被认为接近地球,而且也位于其系统的宜居带。

“在我们发现的所有错误贴标的行星中,这特别令人兴奋,不仅是因为它处于宜居区域和地球大小,还因为它可能与邻近的行星相互作用。” 4月16日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安德鲁·范德堡(Andrew Vanderburg)说, “如果我们不亲自研究算法的工作,我们将错过它。” 

开普勒-1649c围绕它的小红矮星运行,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开普勒-1649c上的一年仅相当于地球上的19.5天。该星系还有另一颗同样大小的岩质行星,但它围绕恒星的轨道距离大约是开普勒-1649c的一半,类似于金星围绕太阳的轨道距离大约是地球的一半。红矮星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恒星之一,这意味着像这样的行星可能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常见。

原文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0-04-earth-size-habitable-zone-planet-hidden-early.html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