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超市“麦德龙”将退出中国市场 你怎么看?

Winnie Lee

3434

近日,路透社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麦德龙已通过招标的方式开始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业务估值高达30亿美元。而交易的估值在15-20亿美元之间。

对于潜在参与的买家,报道称,包括苏宁控股、物美超市及永辉超市。此外,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Group)和贝恩资本(Bain Capital)等私募公司也在研究潜在的交易问题。

知情人士特别提到,受到中国的批发和零售市场正遭受电商企业的蚕食,麦德龙正计划出售其中国业务的大部分股权,作为该公司全球业务重组的一部分。

去年年底,麦德龙就曾传出正在与银行洽谈,评估中国业务,评估包括出售股份和寻找合作伙伴,还曾有消息称,复星国际正在洽谈收购麦德龙股份。

目前,麦德龙进入中国已经23年,在国内拥有92家门店,营收达213亿元,在中国北京、上海等主要大城市拥有95家门店和房产。

但比起门店数超过200家的家乐福和超过400家的沃尔玛,麦德龙的德国模式还是显得“水土不服”。

2014年,麦德龙曾试水便利店,在上海开出第一家便利店“合麦家”,麦德龙中国CEO席龙还表示会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使“合麦家”从上海走向其他城市。然而2017年9月,仅有的4家“合麦家”就宣布全部关闭。

从业绩上来看,2008年麦德龙营收实现历史最好的655.29亿欧元后,便开始急转直下,步入下行轨道。

有分析人士认为,麦德龙属于仓储式超市,采取现购自运模式,占地广且种类多,主要面向企业和高端客户,这使得其特性对普通的个人消费者来说并不友好。

还有人称,电商和“小而精”的便利店的发展对传统实体商超造成了冲击,不仅是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商超巨头也处境艰难。

麦德龙照搬德国模式,不急于扩张,更看重品牌渗透度,如其卖场采取德式简洁布置,虽然用心,但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市场上却容易错过最好的时机。此外,麦德龙推行会员准入制,这让不习惯“花钱买会员才能进店购物”的中国消费者也十分不适应。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瞻调查182参与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