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 哪些农产品将更多进入中国

Winnie Lee

前瞻经济学人

中美第三次磋商于5月18日在华盛顿结束。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同意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贸易逆差。

“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出口,是许多人都关注的其中关键一条。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或出台新一轮农业开放措施,适用于WTO所有成员。美国则有望凭借自己在一些产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

增加农产品和能源自美进口,对中国消费者、老百姓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有哪些需求,又如何在扩大进口中和美国实现互利共赢?

农产品方面

农产品是中美两国可实现共赢的重要领域。

曾参与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和G20农业部长谈判的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认为,“除了小麦和大米这两大口粮,其他都有放开的空间。”

不过,他强调,中国入世后,农业开放程度已经很高。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只有15.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进一步开放“余地很小了”。

美国农产品物美价廉,牛肉、大豆等性价比全球领先,且有稳定供应能力。

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两千亿美元大关,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说,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不断壮大,国内消费市场对健康食品原料的进口保持旺盛需求。

事实上,我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年超过500亿美元的逆差。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宋聚国说,2004年以来农产品持续逆差,农产品进口在保供给的同时也为平衡整体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受到资源的限制,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今后农产品扩大进口也是必然的。中国是个大市场,农产品进口一方面调节我们国内余缺、补充国内供给,再一个也是平衡整个国际贸易,为国际农产品市场提供巨大空间,也为促进中外农产品贸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分析人士称,小麦、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将是我国将扩大进口的范围。

我国种植的小麦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市场上对高筋小麦和低筋小麦的需求,而由于2018年前期生猪价格低迷,豆粕价格高企,导致养猪成本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今年美国大豆丰收基本已成定局,而倘若大豆顺利进口,豆粕在价格上或将获得更多实惠,国内养殖成本亦有望降低。

玉米市场上,本周国内产区物流运力较为紧张,陈粮出库相对缓慢,入关及集港数量有限,拍卖底价以及优质玉米的供求关系仍偏紧,导致玉米获得有限支撑,价格弱势调整。

针对美国进口高粱的反倾销调查终止,将利于更多的进口高粱进入中国市场,而进口高粱一旦入市,将凭借强大的价格优势,冲击玉米市场,成为玉米的替代品。

从家禽来说,我国虽然取消了针对美国家禽的反倾销关税,对禽流感的禁令仍然有效。

而猪肉方面,瘦肉精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养猪行业,但却是我国禁止使用的。

与之相似的,美国牛肉中也有使用合成激素的先例。虽然我国去年解除了针对美国牛肉的14年禁令,但只批准了12个出口程序。而2018年第一季度,从美国进口的牛肉占中国牛肉进口总量的比例不到1%。

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可能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走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农产品带来冲击,但同时也有助于倒逼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农业和优质农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