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是组织的一场考验

笔记侠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高级笔记达人 | 拾零

责编 | 少将

内容来源:量子教育,企业人才培养优质内容及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

分享嘉宾:殷霞,苏宁易购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组织管理

空降兵,企业要不要用?如果要用,该怎么用?

我和很多企业,做过关于“空降兵”的交流。

一位互联网企业老板说,空降兵,肯定要用。因为有很多新业务原有的老人不会做,所以需要去招一些空降兵来完成。

一位制造型企业老板说,不能用。本来觉得能给企业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结果用了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后来决定不用了。

那么到底用,还是不用?其实,这不是单纯的是或否的概念。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需要,对空降兵的使用也是不同的。这里简单总结了一下。

小企业以外招为主,大企业以内选为主。

初创企业以外招为主,成熟企业以内选为主。

开拓型企业以外招为主,变革型企业以内选为主。

轻传承型企业以外招为主,重传承型企业以内选为主。

组织稚嫩型企业以外招为主,组织成熟型企业以内选为主。

行业追随型企业以外招为主,行业龙头型企业以内选为主。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追求。所以,该用的时候要用,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用。

总的来说,想要长期发展的企业,想要去做文化传承的企业,倾向于自主培养、内部选拔的人才。

但是面临新业务时,有一些开拓型或初创型的企业,从性价比来说,从业务迅速开展的角度来讲,还是要用空降兵的。

一、社招新人融入管理,

有哪些挑战和目标?

1.新人融入面临的现实挑战

之前我和一位做招聘的伙伴聊,他跟我讲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一个新人中午去食堂吃饭,随便选了个座位。后来,同一桌突然来了一些集团的高管。但是新人不认识高管,就觉得这些人气场好强大,但为什么老盯着我看。

他很尴尬地吃完饭,就去找招聘的人。

招聘告诉他,那个桌子是集团级的总裁们,中午吃饭聊天的地方,经常会讨论一些公司的重大问题。这是午餐文化。

但你突然坐到那儿,高管们可能会想,啥时候来了新高管,怎么不认识呢?所以,会引起大家的围观。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新人进入企业之后,由于不了解企业所谓的惯例、规则,就容易出问题。

新人融入的过程,往往会面临很多挑战。

① 从新人的角度

新人进来的时候,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新人无门派,老人有派系;

新人高薪招,老人慢慢涨工资;

新人讲他老东家的故事,老人讲自己家的故事;

新人带着改变世界的心态来,而老人沿着老路走;

新人抢不到资源,但是老人刷脸资源一大把;

新人有的时候要装孙子,老人可能就会装大爷。

新员工不了解、不熟悉公司的文化,也不了解期望和目标。那么在试用期,他可能会用原公司的内容,改变本公司的管理框架。

但是不同企业的员工,工作的文化、风格、管理方式,可能是有冲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新人和老人也难以合作。

② 从老员工的角度

老员工有时候会有不平衡感。

新人招的工资高,但是他干的活还不如自己。而且新人刚来,可能对企业也不太了解,流程也不熟悉,这种情况下,钱还拿那么多。

另外,有些老员工也抵触新员工带来的一些新理念、新标准和新要求。

他觉得,新人不了解事实、情况,新人那些东西跟企业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所以老员工对新人也看不惯,从而导致不愿意提供有效的支持。

③ 从组织的角度

组织面临两个挑战。

第一个是团队文化的冲击。大量新人的融入,会稀释和冲击组织文化,影响整个团队的传承,包括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也会造成一些老人和核心干部离职,出现团队危机。

第二个是业务发展的挑战。新人招进来了,结果不适应就走了,这增加了招人成本。

老人看不惯新人,觉得不舒服,可能也会走。在短期之内,如果不能迅速补充人员,就容易错失业务的发展时机。

新老员工的流失,最后就会影响企业的雇主形象,影响后续人才的招聘。

2.新人心态变化的阶段

新人进入新公司后,心态会随着团队或者时间发生一些变化。

① 兴奋期

刚进入新公司,他是带着憧憬、希望,带着想要创造一番价值的心态进来的。所以这时候他有较高的期望,投入度也非常高。

② 震惊期

等他了解了一段时间,发现新的岗位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会产生一些彷徨和犹豫。这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阶段。

③ 调整期

在新人犹豫的时候,HR是很关键的,要去做很多相应的工作,帮助新人熟悉环境,心态变得理性。

④ 稳定期

最终,新人会进入稳定期。它是开放接纳和重塑自我的时期。

最关键的阶段,是震惊期。新人在彷徨和犹豫的时候,HR需要拉他一把。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招了一个高管,专业能力还是非常强。

进入公司之后,对业务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一个月后,我们去做综合考评,认可了他的业务能力。

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出问题了。我们是系统发工资,是基本工资X考勤天数。但是,系统核算他的工资为0。来一个月,天天上班,怎么工资是0?

查了之后发现,他的考勤天数是0。考勤是和打卡机绑定的,人力的同事就去问他,打卡了吗?

这位高管说,打卡了,就在楼梯口的闸机那里。人力的同事觉得奇怪,就带他一起去看。

结果发现,这位高管拿着工号牌,在闸机那里刷一下,他认为就已经打卡了。实际上,闸机旁边有个打卡机,应该用工号牌刷打卡机。

这件事很小,但是对那位高管造成了很大困扰。他认为不合理,明明我已经上班了,为什么还要拿工号牌去打卡,太形式主义了。

为这个事情,他跟人力部门沟通了挺长时间,这么打卡,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

后来,他的直属领导,就跟他聊这个问题。

公司打卡也是灵活的,不是必须朝九晚六,加班了可以晚来,但是打卡动作要有,方便工资核算。

而且,公司是终端连锁店面起家,如果店长没有按规定时间在店里,就不能很好地服务客户。

所以,打卡很重要。

沟通之后,这位高管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从震惊期开始进入调整期,他自己就会调整心态、熟悉公司制度。

所以,在新人心态变化的4个周期中,震惊期非常值得关注。

二、新人融入的目标和方法

新人发挥价值的前提,是能够融入团队,完成身份的转变,完成团队内部新老融合,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新人融入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有四个方面。

第一,新人能够理解组织文化。

第二,能够明晰业绩的期望。

第三,要建立有影响力的人际网络。

第四,要感受到来自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那么,对新人或老人来说,他们在过渡阶段到底应该怎么做?

1.让新人明确角色定位、避免踩坑

从信任角度来讲,我们要让新人明确角色定位,避免踩坑。

新人进来之后,首先要让他熟悉本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学习公司的文化、制度、流程和管理要求。不管是明规则,还是公司内部认同的潜规则,都要及时对新人讲。

对新人来说,要先继承再创新,多向上级和老员工请教。新人刚来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先执行,再创新,等充分了解后,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另外,新人不能过度依赖过往经验,不要谈原公司有多好,也不要出现不利于团结的话语,或者看不起老员工的行为。

2.让老人敞开胸怀,保持开放性

对老人来讲,他要敞开胸怀,热情迎接新变化,主动帮助新同事,协助新同事快速融入团队。

不要排斥新同事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

不要采取让新同事试水,然后看笑话的态度;

不要说以前做过的,你这么做行不通;

也不要说制度已规定,抵制必要和正确的创新;

不要因为流程、工具、模板是自己建立的,别人创新就觉得是对自己不尊重;

也不要只和老同事一起吃饭或聊天,而孤立新同事。

3.结对子

对于新人,我们曾经用过“结对子”的方法。方法来自于以前的一位高管。

他的女儿比较胆小内向,刚转到新学校,跟新同学融不到一起。老师就找了一位相对外向活泼的女同学,跟他的女儿结成对子。

那位女同学就经常帮助他的女儿,还带着她认识其他人。慢慢的,他的女儿就融入了新环境了。

那位高管就建议,对新人其实也可以这么做。我们尝试了一下,确实挺有效。

找老同事去结对子,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同乡,或者在同一个城市待过,或者同一所学校。其他的一些共同点,也都可以,这样他们会有共同话语。

4.对新人个人来说,你如何融入团队?

作为新人来讲,你到了一个新的岗位,自己到底如何融入?在这方面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沟通调研

第一个月的时候,一定要有空杯心态,主动去拜访、沟通,了解老人的想法、意见。

这时候要放低自己的心态,好好做交流。不要觉得自己在原来单位,或者在行业里面做得多好,到了一个新地方,立马就可以指挥大家干什么。

在第一阶段,先不要急着做什么,而是先沟通,先了解。

第二阶段:融入团队

融入团队,主要是全面适应,不断磨合,让团队成员内心对你有好感,不会排挤,愿意与你沟通。

你可以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老员工,多做交流。然后,对工作近况,多和领导沟通和汇报。

第三阶段:小试牛刀

来了3-4个月后,一定要主动牵头做重要的、有价值的项目。作为新人,你要拉着小团队策划一个小小的战役,包括一些增量的机会点或者存量的问题点。

定一个小目标,集体配合,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实现目标。这不是为了解决多大的问题,而在于有机会展示个人的闪光点。

所以,在3-4个月时,一定要找一个机会展现自己,让大家发现你的优势和价值。

第四阶段:规划启航

差不多在5-6个月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威信之后,你再做整体规划。先增量,再存量,最后是全局。

所以,要先聚焦,发挥自己过去的优势,再发挥辅助优势,最后整合相关业务。

也就是说,到了第四阶段,基本上你就可以做更全局的规划了。

三、如何提高空降兵(高管)的成功率?

空降兵,不同于普通的员工,一般更偏高管,所以整个管理流程要更加系统,过程的关注与辅导也要更加细致,才能提高空降兵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1.新人高管引入需要关注全流程

新高管的引入,在引进前、引进中、引进后三个不同的阶段,要去全流程的关注。

有数据显示,国内企业的空降兵阵亡率超过50%。曾经我看到一个数据,最高达到80%。也就是说,80%的空降兵都失败了。

根本原因是两方面,一个是需求定位不清楚,另一个是管理缺失。

① 引进前

首先要理清需求,明确招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入职前,想得越通透,入职后操作才越容易、越清晰。

有一句话是“你用人时候流的血和泪,都是你招人时候脑子进的水”。

举个例子,我们当时想要招一个行业的领军人才,目标是对业务非常熟悉的人。然后,我们了解了很多行业的头部企业,也挖了两三个人。

但是,在面试时发现一个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看,我们认为的行业领军人才,对整体框架熟悉,但是在具体落地上不熟悉。

后来,我们又重新分析了自己的需求,发现找领军人才是不对的。因为整体框架高层已经给了明确方向,公司需要的是对业务非常熟悉的运营层人员。

所以,一开始的想法是错的,我们应该招一些中层核心骨干,能把事落下去的人。

② 引进中

招人的时候,往往会看过往的履历,包括业绩、家庭情况、离职原因。但是这经常会忽略价值观和岗位匹配度。

我曾经招过很多互联网高层,在面试的过程中,我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在互联网这么长时间,你觉得你最有价值的成就是什么?”

在专业领域上,这些高层经验比较丰富,甚至一些是创业成功的。不少于3个人跟我说,创办了企业,小有成就,还吸引了风投。

我问,后来呢?他说,天使轮、A轮之后,没钱了,企业进行不下去了,就出来找工作了。

其实,引进高层,不能仅仅关注他以往的辉煌业绩,更重要的还是文化价值观和岗位匹配度。

③ 引进后

引进后,在工作和思想方面还是要关注。高层进来的时候,他的直属上级一定要亲力亲为,做好新人的招待工作。

2.新人高管(空降兵)引导12字方针

具体来说,分享给大家12字方针:定任务,常沟通、快速调和持续看。

① 定任务

定任务,就是制定试用期的工作计划。有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可能也有分享任务。尤其是新人高管,他原来一定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与其让他私下说在原来的企业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不如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公开分享。

这不仅能让他全面梳理以前的经验,也能给老同事带来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把分享任务,放到试用期计划里,看他是不是热心地做。如果很认真做了,也是积极融入团队的表现。

新人的工作任务,要基于人才需求的目标。这不是考核,不是承担绩效指标,而是通过任务来评估他,所以任务可以是具体的业务目标,也可以是专项的管理建议。

我们曾招过一位百货招商的高管,负责百货的总裁定任务的时候,大笔一挥,试用期要完成10个品类的招商。我们提出疑问,一个月能做到吗?

总裁说,他在行业里本来就有资源,为何完不成?

这位新高管,刚开始也觉得任务不难。但干了半个月发现问题了。

他聊的供应商对我们企业不熟悉,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还有,供应商对我们企业的定位和未来发展也不清晰,需要持续沟通。

所以,完成10个品类难度还挺大。

后来,我们跟百货总裁沟通,把任务调整了。

第一个月,这位新高管必须要完成20家供应商的沟通,有意向进一步谈的保底30%,争取50%。用了这样一个过程性的目标。

在定任务时,有些职能岗位比较难定。比如说,我招了一个战略规划的总监,他来了之后,让他出一个什么方案?他对公司也不是太了解。

那么,是不是可以给他定一些专项的管理建议。

比如,负责了解我们整个供应链的流程,调研结束后,给到流程优化的建议,看看有什么样好方法能够提高效率。

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任务让他完成,而不是简单地定一个指标。

② 常沟通

我们要倡导开放的沟通氛围,建立日常的沟通机制。

只有沟通才能透明。通过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新人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帮助员工快速适应企业。

之前,我们招过一位客户总监。他工作比较积极主动,提了一个建议:马上“3·15”了,邀请消费者协会的人,来给我们做消费者权益法的培训。

他辛辛苦苦做好了方案,用邮箱发给了他的领导。领导看了,也回了:收到,好好干。

这位总监不懂领导啥意思,这件事是要做还是不要做。找其他人,也给不出来解答。

他就很着急,觉得领导已经回复了,又不敢找领导问。这件事,就僵在那儿了。

后来,我们去找那位领导,那位领导说,方案可以,去干就行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直接跟总监说,也不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帮助。那位领导说,本来是要弄的,当时太忙了,给耽搁了。

所以,常沟通是要有一定频次的。日常的沟通机制,不仅是与上级沟通,也包括平级,以及团队的其他重要人物、客户等等。

形成全方位的沟通机制,才能让新人迅速融入。尤其他的上级非常重要,上级把姿态摆好了,其他人才好配合。

如果作为上级,你都不和新人频繁沟通,怎么指望部门内的其他同事和他沟通?

③ 持续看

持续看,是看三个方面。

第一是德,他的文化价值观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这要通过他的表现来看。

第二看才,他的业务能力和绩效,是否符合招聘他时的要求。

第三看团,也就是团队融入情况。

这三个,是我们持续要评估新员工的。

在时间节点上,一年之内,每三个月要做一次评估。

第一个月,往往是最不稳定的时候。

三个月,是一个磨合期。

六个月,他能够去创造价值,开始小试牛刀。

到12个月时,基本上就不视为新员工,就要以老员工的角度再做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一些关键性事件,比如说,在3个月和6个月的时候,他可能牵头做了一些小项目,或者安排他做了一些重点工作。在这些关键性事件上,他是怎么表现的。

包括可以用360度评估,而且每次评估,要对比前一次评估,是不是有所改进。这是持续要做的事情。

④ 快速调

对于你认可的新人干部,虽然能力上有差异,但要给新人时间成长,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特长进行方向调整。

但是对于不能用的新人,要快速地判断调整,什么叫不能用?分两种情况来判断。

第一种是文化价值观不同,不认同的绝对不能用。

有的人可能跟团队不太融合,但是他工作态度非常好,而且业务能力也很强,这样的人到底用还是不用?从大的原则上来讲,不建议用。

短期之内,在岗位上业务能力强,他能够发挥价值。

但是长期来讲,一个高管进来,他未来肯定是要带团队的,如果说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他未来带更大团队的时候,肯定会有问题。所以,这样的人,原则上也不能用。

第二种是业务能力跟预期有一些差距,但是他文化价值观融入不错,团队的融合也不错。

这样的人到底用不用?可以分两步看。

第一,如果和之前的业务能力差异非常大,性价比不高,原则上也不能用了。

第二,如果说有一定的差异,还有可用之处的。那我的建议是两种,一种是调岗,找一个适合他的岗位;另一种可能要谈一谈降薪的问题。

总而言之,要快速做判断和调整,不能拖。对于文化价值观和团队融合的问题,要零容忍。只有能力上的差异,可以进行一些调整。

快速调的“调”,有可能是调走,也有可能是调岗或者调薪。发现不对的地方,一定要有相应的调整,整体才能做得更好。

四、六字人才观

最后聊一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给大家分享六个字:敬业、专业和事业。

敬业是一种态度。就是说,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为了工作干得更好,是不是愿意投入。

专业是一种能力。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价值,而且要有精益求精的能力。

事业是一种未来心态。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还是职业来做,表现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职业化的心态,这叫尽力而为。但如果是事业化的心态,那叫全力以赴。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