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风浪越大,鱼越贵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老杨 来源|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
众所周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长期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要经历意识的转变、工具化的应用、平台化的集成、数据化的分析等诸多阶段,在数字化的海洋中,企业就如一艘远洋渔船在不断探索,随着探索海洋范围的增加,各种未知的困难与风险也随之增加,认知成就深度,深度造就能力,能力决定风浪处置的最终结果,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自然价值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不少的企业数字化建设走走停停,重复建设,回到原点。
老杨认为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深度:浅滩区、浅水区、深水区,深度不同对企业认知与能力的要求自然也不同,自然渔获价值也不同。
在浅滩区,大部分企业处于数字化意识模糊的状态,缺认知、缺方法、缺能力、缺路线图,虽然购置了一些工具,但由于配套管理能力与意识未达成全面共识,导致数字化探索之旅经常搁浅,而在此阶段企业因对数字化认知深度不够,所做的数字化战略有可能会脱离企业实际,比如此时企业员工的能力只能划舢板,但企业领导或软件公司却提供了一支航空母舰,员工的能力难以驾驭如此重级别重协同的船体,我们此时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不断的更换船体,重复的拆建,但还是无法在搁浅区脱困,此时企业将全部精力在船体改建上,而不在员工能力上下功夫,所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很多年,员工的数字能力还是处于初期状态没有提升是再正常不过的,此时投入的船体拆建成本已远远大于渔获,所以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毫无价值可言。
有时候企业虽然暂时驶离了浅滩区,但由于缺乏路线图而受困于数字化浅水区的边缘,没有明确的目标,即使有再优秀的水手,也还是原地打转,其能力也无法再次提升,所以一个正确的数字化路线图很重要,它会指引企业正确的驶入数字化深水区,去获取最大的数字化价值。
企业数字化为什么经常搁浅?其实与用什么船体、用什么工具没有关系,关键还是看员工的能力,能不能利用现有的工具获取最多的渔获,只有在浅滩区获取价值,企业才有可能向更远的浅水区去作业,获取更多的渔获,但离岸越远,风险也随之增加,水文情况也将更加复杂,因此一个正确的路线图此时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在数字化海洋中的探索之路需要的是步步为营,结硬寨,打呆仗,任何不以员工实际能力、现实场景为基础进行的数字化建设,注定只能搁浅。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建设在理想中总是想获取最大的价值,在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能力后,会驶离浅滩区朝更远处探索,此时已到达浅水区,此地虽无太大的风浪,但存在各种未知的风险,如处置不当,仍有船只倾覆的风险,此时工具化的单个船体及水手能力已难以适应,需要的是船队协同能力才能获取最大渔获。
此时,价值共识非常重要。在数字化海洋中远航,需要的各种关键因素很多,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变量;其次是资金的持续性投入,投入决定了企业数字化之旅可以行多远,而共识决定了网可以撒多深,获多少;第三,工具的专业化程度,易用性、匹配度决定了员工爱不爱用,能不能用;在数字化海洋的浅水区,除了获取渔获,最根本还是巩固基础,升级能力,打通共识链、数据链、价值链。但此时,大部分企业往往止步于此,能力的缺乏、各种管理链路的痛点难以打通,只能让企业在数字化的浅水区获取一些小鱼小虾,难以进入深水区博大鱼。
当然不排除一些头部企业以自身雄厚的资源驶入数字化的深水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数字化能力的升级,比如一些头部企业将信息中心升级成为科技公司,以博取数字化价值最大化。此时数字化深水区风浪越大,鱼越贵。此时企业所获取的不仅是渔获,极有可能获取到海洋深处的未知大物。所以此时企业除了需要数字化组织的转型,更需要企业能力转型、业务转型、文化转型、技术转型、工具转型一起来面对风浪,但遗憾的是,部分企业虽然拥有了技术组织能力,但其管理运营能力并未随之提升,虽然在数字化的深水区配置了远洋渔船,但其本质的管理能力并未随之提升,所得到渔获价值并不大,而风浪此时并未降低,风险如影随形,此时企业如还不在经营管理上做转型,期望于技术组织的实现,给予技术组织过高的期望,或不切实际的目标,极有可能压垮整个组织的船队。
所以在数字化的深水区,风浪越大,鱼越贵,但需要的是明确的目标,团队融合的力量,企业需要在风浪下做各种转型,以迎接深水区复杂的场景。从浅滩区的迷茫驶入浅水区的价值显现,需要的是正确的路线图及行船策略;而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想获取数字化最大的价值,需要的却是融合的能力,而非技术组织直面风雨,同时企业要注意的是,过高的期望不切实际的目标,极有可能是压垮技术组织的无形的内部压力,其实在大部分企业,技术组织是非常脆弱的。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