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亦一:楼市基本面已发生重大改变

加速商学院

演讲|戴亦一  来源|加速商学院(ID:jssxy1)

导读:本文摘自戴亦一教授在8月22日第十届湾区企业家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本次论坛由加速商学院、中房金融地产国际商学院、中山大学房地产EMBA同学会、厦门大学EMBA华南教育中心联合主办。

1

戴亦一: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2015 年度“中国十佳最受欢迎商学院教授”之一

从1998年到2018年,北上广深等城市,20年里房价涨了20-30倍。这是什么概念?全球第一股神巴菲特连续20年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不超过15%。投资股票很复杂,但是投资房地产却非常简单。

过去30年,我一直在全国各地的论坛、班级上课。我过去的观点很简单,就是论证为什么要买房?我跟北师大的董藩老师一样,我们一直劝大家买房。

很多学生说,听我的课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知识,而是下课去买了房。我创过一个记录,有一个EMBA班下课以后,所有同学跑到厦大旁边一个楼盘去买房,差点把人家买断货,当然他们现在的投资回报都比较可观。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以全球第一的速度持续增长,这是波澜壮阔的场景。

现在,我最大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国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但我们这些买房的老百姓仍然在过去20年来房价永远涨的思维定势之下,继续做房地产投资决策。

彼得·德鲁克曾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你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在做事”。如果楼市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果中国经济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你还在用过去的思维做事,尤其是做投资,你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房地产长效机制

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新地产理论与中国楼市的新格局。实际上它就是这届领导人从2012年底上台以后提出来的。

领导班子上来以后针对房地产的乱象、房地产的泡沫和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针对房地产领域里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调控、干预、打压、刺激非常不满,提出来要搞一个长效机制,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房地产的基本问题。

房地产以往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一打压整个房地产都不行,房地产一不行,土地财政立马崩溃,基建规模立马下降。

新地产理论的核心宗旨是什么?房住不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可是在过去,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有多套住房,你最多就住一套,或者说最多住两套,其余多出来都是投资的。

所以要把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跟金融属性剥离开来,回归住房的属性。其实欧美国家就是这样做的,美国炒房的人很少,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的那些美国教授,他们很少有第二套房,甚至很多人都是租房住,他们觉得房子就是用来住的。

国家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重视股票市场

我最近也提出了一个新股市理论,像前证监会主席肖钢讲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股票市场。

上个月我上课的时候,跟同学们讲了,那两天股市很活跃,我说很可能会来一次牛市。这个牛市当然是人造的,跟14年、15年是一样的,所以见好就收。

我们国家现在经济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科技创新。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进行科技制裁,接下来很有可能会进行金融资产制裁。

在中美严重对抗的时候,国内高科技的创新就成为了我们的头等大事。要突破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就要在航空发动机、数控机床、高能量芯片等科技领域里突破我们过去的局限和瓶颈。

中国是工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我们能生产所有品类的商品,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但是中国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国,我们只是工业大国。

因为长期在全国各地讲学的原因,我喜欢看企业,中国能生产芯片,中国能生产数控机床,中国能生产航空发动机,中国也能生产汽车发动机。

但是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芯片落后美国20年以上,我们的航空发动机落后美国40年以上,我们的数控机床落后日本50年以上,这些数据我都求证过的。

整个中国工业大而不强,一旦面临尖端技术,比如说我们华为、中兴通讯,大家都知道,人家只是不卖芯片给你,你立马可能就要完蛋。

所以你并不是那么强,你的强是建立在别人强的基础上,别人不让你站在他肩膀上的时候,你立马就下来了,这不叫强。

10年前,我的研究领域开始转到科技和创新,比如文化如何影响创新,金融如何影响创新,我连续两次亲自带队带企业家到以色列去游学。要创新就要烧钱,科技创新的钱不可能银行来给,银行求的是安全,银行放出去的钱要收回来,因为这是储户的钱。

只有谁能够支持创新?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全世界支持创新的一定是股票市场。

只有这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他们的钱才会去投给高科技公司,他们的钱投没了就没了。

基金公司会投一个组合,我投100家死掉70家,我都没有问题,最后我还有回报。因为创新成功的企业,能带来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

所以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股票市场。

既要、又要、还要

长效机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房价不暴涨,(10年10倍、20年20倍这种涨法不能再搞了,价格波动,一点点涨可以)就是要控价。

又要房价不大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高科技实体经济是中国的未来,中美贸易战最后能不能打赢,或者说我们会不会被美国压垮,关键就是看我们的实体经济和高科技创新。

所以房地产一刻也不能停,房地产这个压舱石一定要稳住。

我们去年卖了将近16万亿的商品房,地方政府卖地卖了7万亿,没有7万亿的土地财政,很多乡政府县政府都发不出工资。钢铁、水泥、石材,整个供应链,甚至包括卖家电的,大家都会没有饭吃,所以房地产的规模要维持。

房地产不稳定,经济就会出大问题。还有我们整个金融业的新增贷款,基本上要么流入了房地产,要么就是以房地产做担保,这里不能有大的闪失,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还要把交易量做出来。

就今明年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政府要托底经济,所以政府会在控价放量的情况下,房地产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市会从压房价转变为托房价,政策会越来越友好。

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

整个新房地产理论体系有三个核心观点: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

房价既不许大涨,也不许大跌。因为房价一跌,危机就爆发了。现在把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政府的一把手头上。

因为中国千差万别,有的地方很萧条,比如东北的鹤岗,甘肃的玉门。而深圳的房价、东莞的房价在涨,所以不可能搞一刀切。

这次的最大的进步就是只进行目标管理,到底是要刺激还是要打压,地方自己做主。

房地产市场很复杂,做房地产的很头大,有的地方还在刺激楼市,买房入户,降低首付,甚至退契税,把户口政策放宽现在是主要的一个做法。有的地方在打压,深圳现在连离婚买房这条路都给堵死了,房地产的信贷控制非常严。

决心何来?

为什么中央要下这么大的决心来严控房价?宁愿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去托住房价?因为大家慢慢意识到,房地产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剂毒药。房价越炒越高,房价越涨,炒房的人越多,炒房的越多,房价越涨,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房价炒到天上,实体经济生存的空间就越来越小,因为房价越高的城市制造业的成本就越高。房价高的地方工资也高,员工才能养得起。

另一方面,房价高了以后,年轻人都成了房奴,他们没有能力消费,或者说消费能力打了折,每个月还完按揭就没有多少钱可以用来吃喝玩乐。

所以这两年来汽车销售下跌,智能手机销售下跌,服装销售下跌。现在最害怕的是整个制造业,像日本当年一样产业空心化,这样未来风险很大。

另外,老百姓抱怨也会很强。

但是房价要不要把它降下来?房价要降下来太容易了,房价要降下来分分钟的事情,政府有太多的手段。

比如,前段时间一直流传的房产税,第一套房平均60平米居住面积给你免税。第二套房就给你每年增3%,第三套房每年给你增4%,第四套房每年增5%,房价立马暴跌一半。

因为北上广深的房地产持有的租金回报率都不到2%,深圳1%都不到。你持有这套房,每年收租1%、2%,你要交税4%的话,你还持有它干嘛?当然这样的政策不可能出台。

如果允许农民的土地直接入市,农村的宅基地、农民的地、村里的地也可以直接跟开发商合作盖房,不要经过政府,房价立马也要降一半,这就是小产权合法化。

如果停止所有的按揭,或首付比例提高到80%,按揭年限缩短到10年,立马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办法很多,分分钟都能够把房价整下来,但是政府不会做这么不负责任的事情。

因为房地产崩盘,就意味着银行立马崩溃,意味着经济危机立马发生。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香港房地产崩盘,立马爆发经济危机;91年日本经济崩溃是房地产泡沫;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也是房地产泡沫。现在是豆腐掉到柴灰里--吹不得、捧不得、动不得。

最佳的办法就是维持泡沫,既不让它继续吹,也不能让它现在就捅破。

主动捅破最大的教训就是日本,日本是主动去刺破,所以我们最佳的办法就是维持。

卖房买地产股的逻辑

很多学员希望老师能指条明路,如果我卖了房子,拿钱去干嘛?炒股票是“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80%的人不适合炒股。

这个过渡阶段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我这里有一个最好的选择,我认为持有房产股票比持有房产本身要好。

有人会说戴老师你不是自相矛盾吗?你不建议大家炒股票,为什么现在又提股票?我不是叫你炒股票,我现在叫你做股东。炒股票我们炒不过别人,我做股东老老实实分红,股票涨不涨我无所谓,我每年就拿分红。

去年我的很多学生听我的课,包括今年3月1号听我课的时候,我建议他们去买某个地产股,那个时候才7块多钱,去年分红,因为它是一家千亿级的房地产公司,股票市盈率才10倍不到,因为它在香港上市,所以股价很低。

香港人是吃股息的,它去年分红派息10%。也就是说你持有它的股票,每年分红10%,当然最近股价到了13块了。

当然不在A股,因为A股的估值太高,你去香港买就行了。我们新地产理论,这个时候是不利于持有房子,它最有利于开发商,有利于快周转的大规模的开发商。

二手房上涨空间有玻璃天花板,但开发商的股票盈利空间更大。二手房越往后变现越难,当拐点出现的时候,你根本就卖不出去。但是你要卖股票的话,几分钟就卖完了,卖房子可能一年都卖不出去。

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才是能够生存下来?未来房地产一定进入沃尔玛时代。沃尔玛靠什么赚钱?无非就是规模化、快周转、高杠杆和平台化,就是这几个特征。你如果做不到,你要早点转行,你把现有的土地就跟融创合作,委托他们来开发就可以。

地产股的信息管理投资策略窗口出现,但投资股票毕竟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我不建议大家没有任何准备去做,如果你对股票不熟,对公司不熟,你宁愿做一点债券。

或者说你去配一点日本的二手房拿去出租,每年赚百分之五六的收益率,因为日元的汇率很安全,日本的房价现在也比较低,它的收益率还是蛮可观的。

当然你如果有其他好的选择也可以,谢谢大家!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加速商学院(ID:jssxy1),演讲:戴亦一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