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资本王煜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利弊?

王煜全

王煜全

王煜全 |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Frost & Sullivan 中国区首席顾问,得到《前哨•王煜全》栏目主讲人。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微信ID:Notesman

责编 | 清野

内容来源:2017年4月22日前哨大会,笔记侠作为合作伙伴受邀参会。经主办方审核授权发布。PPT来自嘉宾。

85%笔记·商业趋势

笔记君说——

侠客们,下午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与你守望相助。

著名的硅谷投资人、《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在书中说,“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将会统治世界,只有中国人坚决不相信。”今时今日,全球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分水岭上,我们中国的问题、出路和未来在哪里?中国如何才能不错过世界这一波科技创新的机会?

全球科技创新侦察兵王煜全认为,中国国际化就是10年时间,10年之后会很困难。具体情况如何,让我们跟随站在行业前端人物的视角一探究竟。

一、焦虑是真实的,

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进入了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一个很现代的社会。

我们的国人走出去了,科技走出去了。我们的形象变了。跟人说我们是中国基金都不用解释“我有钱了”,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有钱。

然而,央视最著名的问题来了,“你幸福吗?”

确实中国经历了高速的增长,你幸福吗?

医院资源紧张,房价越来越高,找工作越来越难,还有雾霾……

动物遇到恐惧的事情会跑,但是我们人类跑了么?没跑。

2

因为不是真的恐惧,而是焦虑。恐惧和焦虑的区别就是,那个危险到底现在的还是未来的?

我们因为往上走,所以到现在还不错。但是未来怎么样不知道,到底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不知道。反正没有人相信未来是保持住的,当你对未来不确定,当然就焦虑了。

所以当你对未来不确定的时候,你会走不动路,会僵在那里。我们希望能克服所有生物本能,因为我们是人,为了打破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我们得做点事去改变它。

因为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持续焦虑,未来肯定不行的。

当然这个焦虑还真是只属于我们中国人。

所以现在包括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很著名的硅谷投资人,他这个书里面都专门写,“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将会统治世界,只有中国人坚决不相信。”

2

说实话我觉得焦虑感是一个好事,焦虑感是鞭策我们往前走的最大的动力。只不过要记住不要停在焦虑里面,要往前走。

当然也不要觉得这个焦虑是假的,我告诉大家,焦虑是真实的。

为什么这么说?

巧了,今年是2017年。30年前(1987年),美国著名的杂志《福布斯》开始做世界富豪排行磅,1987年的经济,谁是老二?日本。

所以福布斯当年的前四名都是日本人,但是当年的第一名今天财富缩水95%,肯定是跌出去了;第二名财富缩水80%多,也跌出去了;第三、第四名更惨,是日本当年的地产富豪,不仅仅跌出去,人都不知道去哪了。

我们国内也有一堆的地产富豪,中国正好占了30年的日本的位置。

福布斯排行前2000强的公司,美国540家,中国200家,其他是第三名往后。

3

中国人是全世界的威胁。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笔记侠注: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是什么呢?

4

应为“修昔底德陷阱”

当第一经济体、第二大经济体相遇,中间缺乏沟通、缺乏了解的时候,这种不说是战争,至少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二、历史展示给我们的规律

我们就是这两大经济体,回想我们中国自己也是有责任,我们在国际上没有多少朋友,我们一直推动中国的国际化,一直带中国企业家、投资家的团到美国访问。

每次都会问同样的问题,在美国有多少企业家朋友?基本上为零。后来我把这个事拿去问美国人,讲起这个典故,说中国朋友对美国还是缺乏了解。

然后美国朋友说先不要急怪中国人,美国也有很多人做了多年的中国生意,你问那些人有多少中国人朋友,也基本为零。两个经济体足够巨大的,但是中间的交流非常表面化,非常非常少。

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迅速变得太富有了,但是我们还不够强大,人家不找你找谁呢?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但是这是一个好事。

6

就是中国迅速崛起的时候,能站在国际上想问题了。我们在国际2000强里去找排行,现在问题就很知道得清晰。

能不能让中国达到强国的位置,或者在国际上一席之地?

有一个很重要地方就是你要找到崛起的机会。世界上有N多次变革,造成了新的经济体、新的主权国家的崛起,所以我们要回顾一下历史,回顾历史是找到规律,在今天能够使我们往前走的更好。

1.历史中的分水岭

人类历史最大的一次转折是什么?

是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造成了中西方的差距,在工业革命之前中西方的差别很小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东方是比西方要领先的,领先了上千年,但是很快就被追上了,这就体现了科技的价值,这个事情人人都知道,就不展开讲了。

1

伊恩·莫里斯的《西方将主宰多久》书里有句话说:“英国是工业革命最容易发生的地方,不过并不是注定会发生。”就是说,当时英法在打战,英国赢了。如果英国输了,工业革命就发生在法国了。

人类的历史像很多座山峰,历史发生很多事件,相当于从山顶扔一个小球。

可以往左、也可以往右,左右差异很小,但随着往谷底滚的时候,就发生了巨大的差异。工业革命之前差距很小,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中西方的差异被迅速拉大。

所以人类历史上有若干个瞬间,一开始只是非常小的,甚至偶然性事件,但事情引发的连锁反应,造成很大的分野。所以我们遇到分水岭的时候,要格外的在意,格外的小心,因为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巨大差异的开端。

2.新殖民地时代:制度的价值

还有另一个意义很重大的事情在发生,国外专门有学者有专门的论文讲这个事情,讲的很透彻。结论是什么呢?

英国是后起的全球性的海洋国家,之前是葡萄牙、西班牙,当时他们在全球殖过一次民了。

等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去的地方就没有那么好,相对都是贫瘠的土壤。这就没有办法用掠夺的方式去获取资源,只好在当地建立制度,希望当地人遵纪守法,我好长期的收税。

3

你会发现新老殖民被处置的态度是不同的,老殖民地靠野蛮的掠夺,新殖民地抢不到东西了,建立秩序来慢慢收钱。

当然这也是英美争夺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持续收美国人的税,但是没有给美国人提供对等的国民待遇,所以美国人就造反了。但是根本起源是没东西可抢,只好收税钱。

假设,纯地理的假设,假设美国的金矿在东岸,那今天的美国可能还没有独立,还是英国的领土。为什么?

因为英国一定会重兵把守金矿,其他人自生自灭。不用交税,就没有矛盾了,所以看到历史很多很多的偶然性,但是背后也有规律。

3.美国的领先:市场的价值

市场要足够大,才能成长起来。今天美国领先,除了科技的土壤,还因为一战、二战的美国是个世外桃源,没有打起来,所以很多科学家移民到美国去。

除了制度系统性,因为他们憎恨英国人欺负他们,所以自己建立一套很完善的制度,希望用制度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强权解决问题,所以美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多的国家。

5

很重要的就是有足够大的市场,假设市场太小的话,也做不起来。

中国学创新不能学以色列,因为以色列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创新不可能在本地成长起来,半截的时候就要移到美国去。

有个对以色列非常熟悉的朋友说:以色列政府也积极支持企业创新,给各种扶植基金,但是要求有一条,这些企业要想拿到以色列的钱,公司里必须有一位美国的董事或者美国人高管。因为这样,你才有可能找到出路,最后的大市场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反过来你拥有足够的大市场,你可以反过来去控制这个科技。

4.硅谷的腾飞:创新的价值

美国已经200年发展历史了,一切都已经很完备了,但是硅谷依然脱颖而出,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创新的价值。

8

科技也需要更加灵活的运用,之前有太多的科技被大公司把持,后来互联网、IT,软件这些技术突然到了一帮小孩手里,这种孩子就能玩出来各种特色,结果成就了一番事业。

5.全球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分水岭上

今天我们恰好站在下一个分水岭,可能不是下一个工业革命,但是它的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那么它是什么?

上一轮工业革命成功者的典型是什么?

我们现在有一个词“极客”,是很好的词。这个人有极客精神,专注、专业、奋斗,或者IT很精通。总之你家有一个小孩,你喜欢让她嫁给一个极客。

20年前,极客在西方是很负面的词。

相当于如果两个孩子,一个是阳光帅气,会各种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一个只知道猫在家里面敲键盘,没有任何人喜欢。哪个是极客?第二个。

1

实际上极客在美国学校里面跟失败者是一样的,你太失败了,没有人理,只能自己在机房里面。为什么这么快就变了?因为其貌不扬的极客改变了世界。

2

 6.智商?情商?人类机器智商!

有人说智商高才可以成就事业,智商高能成就事业早被人否了。很多人说情商高才可以成就事业。说情商高的李嘉诚,李嘉诚后来赚的一票钱也是因为投了Facebook。但是盖茨、乔布斯的情商都很差。

这样人为什么能成功?我们总结原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叫做人类机器智商。

机器智商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机器理解人的能力。人类机器智商,就是人理解机器的能力。

1

就是因为我们看历史,为什么智商曾经能帮助我们做更强大,因为你比别人聪明。你从个体来讲,你比别人能力强大,就可以胜出。

很快进入了情商时代,因为是一个协作的社会,不是靠个体优秀,而是更多人能不能个你一起奋斗。人人为你服务,你就可以赚钱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但是比尔·盖茨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靠人类机器智商。未来成功取决于你能否驾驭机器,你驾驭的机器越多,就越有成就。

因为你驾驭机器比驾驭人更好,驾驭人还有人力资源,财务等各种问题,包括富士康公司还有人跳楼,还有心理问题呢。

如果是机器就不需要了,增加机器的边际成本非常小,驾驭越多机器越成功。

上一波的成功者是掌握上一轮创新的本质,就是我让机器帮我干活,因为机器可以增加我的竞争力。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有那个的时代最本质的问题。

7.什么是一个时代最大的问题?

我们回顾历史,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但是每一轮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不同的,找到这一轮科技创新的重点,我们才能推动它,领导它。重点是什么呢?

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创新的高门槛和公众普遍参与之间的落差。

我们理解是60、70、80年代盖茨、乔布斯那一轮是IT革命,只是一个单的领域,包括互联网只是一个行业,最初的互联网门户都是跟别的行业不相关的。

但是你发现今天的互联网跟别人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有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出来了。互联网变成一个科技,为别人赋能,所以马化腾讲“互联网+”。

3

其实这个时代远不止互联网,这个时代是整体科技为全社会,为各个行业赋能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科技为各个行业赋能。

但是这个过程有个很大的矛盾,而且很难解决。中国对这方面的困难更是预估不足,我们创新的门槛越来越高,并认为创新很容易。

政府宣传“大众创新”,我认为口号是对的,但是要加一句,你首先要获取创新的资格。就是你想创新可以,今天有这个志向没有问题,但是今天先不要投入创新行业,先奋斗个10、20年,有资格再创新。

大众创新不是意味着今年开始,你就离创新近了。其实是你离创新远了,因为牛人都在创新,你不比他牛,你就没有机会。

所以我们看国外的创业者,普遍都岁数大,而我们中国,大家一说创业,我们心里面想象的都是大学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人。

国外的创业者中,退休后创业的也多的是,因为有实力。

实际上创新门槛高,但是“大众创新”口号又是对的,创新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参与,更多人参与,我们才可以把创新力量发挥的更加广泛。

那么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怎么解决就是这个时代面临最大的问题。

8.科学结构的革命:范式转移

我们对科研越来越熟悉,有一本书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专门讲科研是怎么一回事:范式转移,科技的扩散,思想的扩散等。但是科研不直接推动世界进步,为什么?

科研的东西在象牙塔里面,跟我们每个人没有关系。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实际上是企业家改变,不是科学家改变。

4

企业家怎么改变?我们认为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叫做科技产业化。就是要有人从高校把科研东西拿出来,做成产品,让每个人都用上,才可以让社会进步,效率才可以提升。

做这件事的人不是科学家,是企业家。做这件事的模式,不是讲科研的范式,是讲研发、讲产品化的范式。我认为这件事对这个社会更重要,因为这个真正推动社会进步。

9.科技产业化的结构:积木式创新

我们总结这个时代的特色是积木式创新,叫做“双长制”,两个东西聚在一起形成了核聚变,然后再跟其他人合作形成新的机会。

2

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科学家,各自有擅长的领域。要有科研没有错,但是要有人把科研成果拿出来,推到市场去。

历史拐点之拜杜法案:

1980年美国推出了拜杜法案,这个法案大家都很熟知。我想说的是这个法案最本质的东西倒不是法案本身,中国也有类似的规定,最本质的是它的执行细节。国外有句谚语:“魔鬼藏在细节里。”

11

它有个规定就是高校的科技转让的时候,可以不转让专利,转让的是独家商业权益,就是知识产权还是高校的,但是赚钱的机会归对方。

这个独家商业权益的转让,使得科学家愿意做转让了,非商业的研究可以继续做,如果专利也转让,科学家就不能搞研究了。

一旦大家都有意愿开始转让,那么转让的价格就被压的很低,价格低了之后,突然之间,变化就来临了。

什么变化呢?大公司拿不到好专利了。

专利转让的价格不高,一个大公司和一个小公司同时来谈转让,大公司不可能让CEO来,派一个律师来,律师只能公事公办。

小公司就是CEO来,跟科学家说,“虽然我是小公司,没有大公司那么大的支持,但是我只做这一件事,我所有精力投入把你的产品推入市场。只有成功,我才能赚到钱,我为你专注,而且我更愿意跟你长期合作。”

虽然法律规定专利的拥有权是高校,教授只能分到专利转让的一部分费用。但是往往小公司的CEO会找到这个发明人谈条件,“我给你20%的股权,你给我做首席科学家,你后续的研究还能支持我的发展”。

12

高校也愿意做顺水人情,因为科学家和企业家高效合作,产品才容易上市,高校才能分到专利转让费,而且科学家支持的企业,高校会优先转让专利给你,这变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样一来反而大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大企业的律师不能许诺股权、期权,职责有限,所以竞争不过小公司。

这一下就变了,绝大多数的专利,先进技术掌握在小公司手里面。而这些小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先进科技的上市,先进科技的上市速度大大加快了。

我们一直强调这句话,“掌握前沿科技的企业家才是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对企业家与科技结合方面,支持做的不够。

10.这个时代企业家是什么样呢?

美国创业其实是长期积累的,是实实在在让人受惠的。美国主流投资人的形象,也是不在乎自己多有名,不是去为别人站台,而是踏踏实实为企业做好服务,最重要的服务是做连接者。

中国听说过的美国企业家和投资人几乎都在西岸,都在硅谷。但其他好的投资人为什么没名气?主要因为硅谷的业务模式创新,这点和中国模式创新很像。

14

模式创新来讲,可以互相抄袭,比较简单,就是一层窗户纸。思路想明白就好,但问题是模式要实现,真正把市场占下来就不简单了,靠什么?

要靠跑的快,跑得快就需要投资人有钱又有名,需要投资人帮忙站台,谁声音大谁赢。

在这种模式中,钱就比团队,比业务还重要,就占了上风。

那钱要退出的时候,资本就会要求企业合并,你们持续血拼烧钱,投资人退不了,所以虽然CEO不愿意,还是会被合并掉。因为这个模式里,资本太重要了。这就是典型的西岸模式,硅谷模式,就是“业务模式+著名投资人”。

1

中国也一样,模式创新和著名投资人,投资人也变身网红。

但这种模式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企业还是科技创新来做的,这些企业需要一个有名的投资人没有用,因为先进科技在自己手里,事情做成需要的是有用的投资人。

我们原来讲过,人工智能时代,有三种人不会被代替:

一是领导、看方向的人,帮助你指引方向的人;二是做创新的人;三是做连接的人。

投资者往往是兼具方向和连接,这些投资人在业外不知名,但在业内非常知名。

美国天天都在发生这样的连接,有科学家的成果,有企业家把技术做出产品落地,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

我们并不介意中国能不能培养出一个乔布斯,而是我们能不能培养出更多的企业家。美国的富强不是因为一个乔布斯,而是因为可以成批地产生企业家。

我们一直强调科研和研发不一样,但很多人以为科研结束就可以在市场投入了,其实还远着呢,可能5到8年才可以上市。这5到8年谁做呢?是企业来做研发,花的钱就是企业研发投入。

1981年,全美国的产业研发投入是500亿美金;2013年,美国的产业研发投入是3000亿美金。

1981年整个美国研发投入70%来之于大于2万5千人公司投入。

因为大公司才可以有钱做研究员,才可以做技术转化,做产品。中国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和世界500强合作,因为他们有全球最先进科技。

在80前后改革开放前期这个事是对的。但是今天这个事不一样,因为80年有一个拜杜法案,这个世界迅速变化了。

这是我想传递给大家的,我们的知识在30年里必须要更新了,不要以为500强有先进科技,先进科技已经不在500强那儿了。

三、中国的问题、出路和未来

中国如何才能不错过世界这一波科技创新的机会?

1.中国独一无二的制造能力——复杂产品的、大规模的、开放制造的能力。

中国用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完成了工业化,走到了科技升级的路口。在新的十字路口出现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该怎么走了。

3

以前不用问,全世界的趋势跟我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没得选择。现在我们有权利选择了,因为我们有这三个优势——制造、市场、资本。

我们对制造有很大的错误认知,全世界都觉得中国人可以改变世界,只有中国人不认为。好在这届政府比较英明,一直推我们的制造业,不能让实体虚化,特别对。

中国真正在世界上有话语权的就是制造,别的是没有的。

中国制造能力前加了三个“复杂产品、大规模、开放制造”的定语,我们就是世界唯一,只有中国能做到。

但是有个重要问题:人家觉得我们强,我们自己不觉得自己强,这就很要命了。但是我们不是美国,美国制造业太贵了,在山顶,它沉不到山脚底下。

山腰理论:相当于把世界经济比一个山,美国是从山顶撑死了到山腰。我们中国是从底下到山腰。山腰有一个好处,我们依然为山脚穷兄弟服务,而山顶是做不到的。

4

不要以为我们是卖了廉价的产品到非洲,我们是帮助非洲建立了商业意识。

有了商品才有买卖,才有商品意识,才可以做公司。非洲人知道做公司的时候,创业意识一点不比我们差。所以我们帮了他们,我们要让全世界为我们自豪。

2.问题是我们已经走到全球化的边缘,我们必须去全球化。

我们要感谢新上任的总统特朗普,他把对我们中国制造伤害最大的条款(奥巴马政府的TPP贸易协定)给废了。

我们要感谢特朗普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条款废了之后,中国人就想我又可以躺在家里卖货到全世界了,我干嘛出去设厂。但是这条路没门了,因为特朗普是个不守规则的总统,你要来美国做生意,必须设厂,不然不让进,这就逼着中国企业必须出海了。

6

中国企业能否出海,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赖着,那么全球化的机会一定会丢了。

中国人最不怕学新东西,可能一开始有点胆怯,但是我们适应性很好,我们可以跟世界最好的师傅学了之后超越他。

只要中国人被特朗普逼到美国去,一定能够落地生根,一定能够产出一些真正的跨国企业,到时候,我们真的得感谢特朗普。

11

3.在下一轮全球化之前,我们能否准备好?

这一轮全球化的背后还是科技在主导,还是以美国为核心,因为先进科技在美国。

在这一轮里全球化受阻了,不仅特朗普,欧洲也反扑了。因为只看到了科技暂时带来的困难,没有看到长期的好处,虽然短期有镇痛。这在历史上发生了N多次。

每到镇痛就有人跳出来阻挠,这一次也不例外。但是趁着这个阻挠,给我们中国一个喘息之机。

全球化一定会来,在下一轮全球化之前,我们能否准备好?

我们怎么办?一定要出去。

我们会出去吗?不难啊,不就订机票,订酒店嘛!那是旅游没问题,你会跟人做生意吗?

中国人海外投资三大错误做法:

一是跑硅谷,认为硅谷是全世界创新中心,扎堆就去了。我打个比方,硅谷跟中国的王府井一样,充满着中国游客;

二是找华人,语言不通;

三是投互联网。

可惜,中国人错了,中国人擅长的招都是错的。

第一点错误:跑硅谷

14

从美国的投资分布图可以看出来,硅谷早不是创新中心了。

尤其华盛顿、纽约、波士顿一线城市的创业能量超过了硅谷,其实去年的整个马萨诸塞州拿到风险投资数就已经超过了加州(硅谷和洛杉矶)。

因为科技创业向各个基础行业渗透,不只是一个互联网了,这样更强调硬的东西,更强调制造性的东西。论硬货的制造能力,东岸比西岸强。

美国创业热度最高的点是哪儿呢?热度是指平均一千人里面有多少人创业了。你可能会认为是硅谷或者波士顿,都错了,是科罗拉多州的丹佛。

这一轮创业是从高校输出科技,所以哪里有高校,哪里就有好公司。硅谷依然有好公司,因为硅谷有斯坦福。但是硅谷变了,以前硅谷不靠斯坦福的,以前的硅谷是靠偏执狂的工程师们。

第二点错误:找华人

谷歌CEO印度人、微软CEO印度人,美国的外企高官印度人占30%多,中国人占个零头。

15

中国人在海外商界成功的不多。好不容易有个陆奇升到微软高级副总裁,还被李彦宏揪回来了。关键是中国人圈子没有混到美国企业的高层圈。

我们中国在海外开展投资,当然希望在美国多有几个亲人,希望董事会里多几个中国人。我们没有刻意回避有中国人的地方,我们只是挑世界最好的公司去投,但是迄今为止,我目前投的公司里面没有中国人高管。

所以找中国人没有用,中国人又喜欢自娱自乐。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原来在中国组织大会的中国人到硅谷组织大会了,会场上基本还是还是那拨中国人。

第三点错误:投互联网

我们总觉得有机会投中下一个Facebook,别想了,投中下一个Facebook的几率不会比中彩票高。

16

第一,本身互联网模式就是博彩。

第二这种博彩模式只欢迎有名的人,站台的钱。这个时候,中国人的钱没有用。

一个互联网公司拿了中国人钱,相当于中国创业者有风险投资的钱不拿,而去拿了煤老板钱,是不对路的。但硬件不一样,硬件拿中国人的钱,说明和中国市场对接,和中国的制造能力对接。

任何投资都是混圈子的,中国在国外没有任何影响力,想去投到Facebook,机会几乎为零。

更糟糕的是,除了出海不顺,这三条都不管用,中国人去硅谷,把创业公司的价值都炒高了,但是炒高了以后,还是在中国人的圈子中倒手。

4.我们制造业的科技升级没有解决。

我们一直讲自主创新,在点上取得创新优势没有问题,但是在面上,我们没有形成国外的完整产业生态,不可能自主解决所有的创新问题,必须跟别人对接,不对接,还会被打回来。国外也需要这种制造能力。

16

5.中国信用系统的搭建。

但是国外和中国对接的时候,严重不顺畅,中外文化差异巨大。假设有一个老外创业者设计了一个产品,想在中国实现量产。

国外的把需求拿来,我们就说能,然后签了合同,收了定金,耗了半年一年说做不出来。关键不是钱的问题,你把创业公司的时间耽误了。国外创业公司对中国制造爱恨交加,每一个在中国成功的产品背后都有血泪史。

我们确实需要信用系统的搭建过程,让中国真正懂得西方信用系统、能用商业规则操作的人,能和他们顺利对接。中外硬的特别互补,软的特别不互补。国外习惯一种商业规则,我们习惯另外一套商业规则,中间大量的误解。

因为这种痛苦,人家一定会想办法,能不能代替中国的制造业。我跟你合作不顺,但又需要这种能力,那怎么办?我自己搞吧。

所以我说这10年美国大力推进先进制造,未来10年,是有很大可能解决制造问题的。如果解决了,就真的不带中国人玩了。

我觉得中国国际化就是10年时间,10年之后会很困难。但是你解决方案可以搬过来,到深圳可以更好为你远程服务,当然别人也会愿意。

所以我们往前走一步,我们还是全球化制造基地,而且升级为智能化的制造基地。往后走一步,我们以前成绩会丢失。

中国人今天要国际化,一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只盯着眼前,那么先进技术来的时候,就又落后了,会让我们以前制造业所有优势又都丧失了。所以我们这次中国人一定要看到世界最前沿,而且要和最前沿结合在一起。

6.中国制造业科技升级的问题不是怎么造,而是造什么?

要发展先进制造,关键是要对接先进产品。而不是一个外人告诉你要上先进设备,这是巨大的坑,中国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为了让当地企业发展,弩着劲去上高科技。

但是,实际怎么造是具体的操作,如果我手工又便宜又好能造出iphone来,你就让我用手工造就好了,真正要指导的是大方向,到底往哪走。

当然大方向也不容易。我们呼吁做规划的时候,能不能让企业家进来?但是企业家要争气,掌握最先进科技的企业家才是生产力。

我们希望培训中国企业家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扶植懂科技的企业家,帮助政府制定真正的科技产业政策。科技没有产业支持,其实是做不大的。

7.从失败到成功很难,从成功到成功更难。

总结起来其实我们的困难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有一种现象,中国人带团出去都充斥着:“我们成功,我们很牛”这样的观点,“我有的是钱,我就应该并购”。但是,有钱,真的行吗?

现在的挑战更难,虽然我们用30年努力走到下一个分水岭,有机会在世界的未来有一席之地,但是难度更大了。因为至少我们以前是谦虚的,现在我们不谦虚了,从成功到成功更难。

希望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前沿,希望我们沉下心来,再谦虚一下,向世界最好的师傅再学30年,中国那时候一定是世界最棒的。

当然这个转换很难,有两点:

一个难是硬的东西,要知道变化的具体状况:

原来向500强学,现在向创新小企业学。科技企业有着高速的成长性,中国人千万不要给科技企业冠一个“大企业小企业”的名号。在这个时代,大小没有意义,关键是你的优势,关键是成长性。

另一个是硬的东西是很容易传播的,软的更重要。

我们的知识是盈余的,但是我们的见识是匮乏的,就是认知升级,我们要先正确的思维方式,有正确的做事方式,然后坚持去做。

人绝大多数行为是僵化的,所以巴拉巴西《爆发》说: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关键点就那么几步。

比如我决定往哪儿走,前两步是不容易预测的。第一步是往东还是往西,一旦第一步迈出去了,往东走了,那后续的就容易预测了。

实际上你也不用害怕93%可以预测,我们没有机会改变了。改变我们命运的,其实只有少数几个关键时刻,剩下就是坚持再坚持。关键点走对了,就不怕,就算99%可以预测,你依然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

8.科技创新产品的“跨越裂谷”理论同样适用于认知。

一个社会当中,一开始先进思想很少人实现、传播、接受,公众是观望的。

慢慢有了成功案例,公众发现这个潮流来了,你看人家已经成功了,大家纷纷涌入进来。但是在早期介入者和公众有之间有个鸿沟,这个鸿沟就决定了成败。

所以雷军说“台风来了,猪都会飞”,前提是你在台风来之前已经站在风口。很多人不是这样,是看到很多早期介入者已经做出了成绩之后,发现是机会才进入,但那里已经挤满人了。

做思想引领者,不要做思想跟随者。

(1)面向未来思维的三中心

实证性思维:

任何东西不去预设。人是天生的会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但是我们会过度模式化。过度模式化会造成我们理解世界的偏差。

复杂性思维:

比如之前讲的把人当成一个生态系统,甚至不是一个人,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站在一个复杂、系统的角度看问题。

概率性思维:

所有的东西都有概率,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

(2)未来成功企业特征

协作型领导者

清晰战略目标

显著特色优势

生态组织能力

未来成功的企业需要协作,需要清晰战略目标。有领导者,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叫做长板,其实个人和企业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主张积木式创新,主张长板对长板的合作,就是新木桶理论,关键不是所有木桶都搞起来,而是作为一个长板跟别人合作。

有人问没长板怎么办?说实话,在这个世界没有长板,真的没有机会。

当然长板种类很多,会社交也是长板。我没有社交的能力,但是我能把有能力的人圈在一起,其实是很长的长板。

所以你一定要下工夫找到自己的长板,而且当你找到长板时,你会觉得有乐趣。因为你之后做事情是你感兴趣的,是自我实现的东西。人类最后的动力一定是自我实现。

未来人与人不是从属关系了,人与人之间全是联盟。你不要认为你是老板,你是雇员。你是雇员觉着老板给工资少了,你是老板你担心雇员要太多了,都不重要。你们是联盟,联盟就是如何长期实现共赢。

你前期舍得付出,后期才有机会,因为最大的机会是成长的机会。你初出茅庐的员工,老板能给你多少钱,但是你职位连升两级你会多挣多少钱?

你创业成功了,你的财富积累会高多少?真正的财富积累是要把握住机会,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一开始机会少的时候,是要牺牲别的东西去获取机会的。然后,认清楚之后,就是坚持。

还有一点,唯手熟尔的前提是姿势要正确。拉弓射箭,正确的姿势重复一万遍你就成专家了,不正确的姿势重复一万遍你就把自己拉伤了。

11

(3)首先认知升级没有错,但只认识升级还不够。

当你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还从认知升级开始去进行论证?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因为进入一个行业领域的时候,就需要把已经比较先进的思维固化到行业的实践当中,是对这个行业得到了真知灼见,可以直接在行业里做事了,而不是现去思考。

大的咨询公司,因为牌子大,什么行业都可以咨询。任何一个行业派最优秀的哈佛毕业生,把你行业研究两个月,就可以对这个行业这么大公司做报告,分析战略趋势。坦白说我一律都不认可。

因为即使你再有基本功,对认知升级也轻车熟路,有强大的思维逻辑,但理解一个产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这个产业背后有很多东西是潜在的,水下的,不深入进去是根本看不到的。

什么是专家?就是把先进的思维固化到某个行业之中,形成行业洞察。

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但闪电战是德国人打出来的。全球的科技都在高校,但用科技改造世界的任务在企业家手里。如果我们会用全球科技,这些科技都是你的武器。

(4)要会判断黑科技的真假

这个判断没有一个标准,全凭个人经验,要千锤百炼自己的经验,甚至形成一种直觉,去避免“以为找了个核武器,其实只是个故事”的事情发生。

时点也很重要,有些科技是可以实现的,只是时点没到,基础支持还不够,未来是可以做到的,也要学会判断。

不说产业化时点的黑科技都是耍流氓,什么时候能产业化才是真的。

9.从认知升级到竞争力升级

你懂科技、会用科技,就成为你的长板,构成竞争力,而不是讲故事了。

要自信。美国是明确的乐观、中国是明确的悲观,不自信。但是不一定需要不自信,我们可以自信,因为有时候明确的乐观会创造奇迹,因为你乐观这个事就做成了。

我们认为相信未来,掌握科技、而且重复去锻炼自己、积极乐观的相信未来,主动出击改变,是特别特别必要的。

四、国外投资的三点建议

第一点,投资公司讲的是你能帮我什么,不是我能帮你什么。

甚至钱对有一些公司没有那么重要,特别是好的科技公司来说,好的科技是有价无市的,甚至你不能证明你的价值,他是不卖的。

好的科技公司都是有门槛的,不是谁的钱都要,你要获得做投资的资格。

第二点你学会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别人是愿意为你背书的,要学会攒信用。

别人认同你,才会给你背书,有人给你背书,你才会很顺利。这是为什么我做投资的时候会做很多超出投资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这样他们会对我们有真正的认同,可以更长期合作,打开更多的合作之门。

第三点非常重要,这些科技企业正在进入中国,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科技企业,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点。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我们很幸运,我们在过去30年通过漫长攀登,能达到世界竞争舞台上,我们在卧薪尝胆30年再学习,希望我们行为激励很多人奋斗。

谢谢大家!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