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没能直立行走的5种表现

柯洲

行走丨笔记达人华北区统领。8年浸淫国企做产品策划、创意工作,3年半独立创业经历,MBA在读。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微信ID:Notesman

编辑:笔记侠

活动:2016年6月18日 “笔记侠 品牌升级发布会” PPT来自作者 笔记侠经演讲者审阅授权发布笔记。

导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悖谬丛生,这样的时代变化更需要我们的解构与重构,而解构重构的能力来源于思想的直立与行走。究竟思想没能直立行走的表现有哪几种?如何让思想直立,然后行走?又如何让思想冲出悖谬丛生之境,且看笔记达人行走为你解读。

完整笔记

本来想讲一下跟笔记侠一路走来,在记笔记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收获与启发,以及记笔记的心得或者方法。但我突然意识到可能这些都还不够。我们需要往深层次问一下,就是我们记笔记如果有一个目的,那么目的为何?

题目就是我想给出的答案。当然说是答案,但它并不标准:“让思想直立行走。”

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最近发生的三件事:

① 英国脱离欧盟;

② 阿法狗战胜李世乭;

③ 引力波的发现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再次冲击。

三件事的指向是一致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确定性的时代,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悖谬丛生。这样的时代变化更需要我们的解构与重构,而解构重构的能力来源于思想的直立与行走。

思想没能直立行走的几种表现

1)消费知识,构造鄙视链和社交货币;

表现就是把思想作为提升自己社会形象的工具,喜欢在朋友圈秀一下,我又去听什么课了,又读什么书了,又和哪位学术大咖合影了。但是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鄙视链和社交货币是学习一个很好的驱动力,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那离思想直立还挺远。

2)充满恐惧,要抓稻草;

突出表现在传统企业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打脸成了常态。

3)心锚难抛;

直觉的非理性表现在对自己往往会高估,对外界环境会低估。所以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学的,或者没什么可跟这个人学的了。

4)盲目崇拜,照单全收;

遇到大师、大咖,我们往往会不冷静,这种不冷静一方面与积累的深度广度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听到几个类型的声音容易兴奋:系统性的问题;古典哲学寻找世界本源的问题;元认知寻找思想起点的问题;方法论号称能包打天下的问题。

当我们手里拿着一把锤子时,总是看哪里都是钉子。其实思想本没有高下之分,我们遇到任何人的理论观点,起码要先画个问号,没必要急着用自己的实践往上套,验证通过后无比兴奋的盲目拜倒。

让人HIGH的范式:我发现、听我说、只能听我说。回顾宗教传统,从摩西十诫到古兰经,从古典哲学到元认知。封闭式的体系无不沿用这种范式,自洽但没有他洽和续洽,这不是真正的科学。

5)目的性太强,只想要结果。

很多将成功案例的方法论是倒推出来的。非线性的复杂网络世界,因果推导逻辑不成立。

如何让思想直立,然后行走?

直立,需要的是一横一竖的发展,简单说就是深度和广度。这两者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但同时具备时,直立这件事基本可以做到。

而行走,则需要在“T”型发展上再加一个维度,让二维的平面变立体。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首先发现我们处在悖谬之中,然后在突破这种悖谬。可以总结为:沉浸、涌现与跃升。

什么是悖谬?知道其荒诞,但却又如此真实可行的状态。比如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老大哥被推翻,新的老大哥继续上台。

简单介绍两个悖谬:读书和笔记。

读书中的悖谬:罗兰巴特写过一本书《零度写作》,提出了作者已死的概念。就是说书是传递作者思想此端到读者彼端的一个媒介,但这个媒介无法做到时时和互动,这样作者的本义其实从写作结束那一刻起,被误读就成了必然。

笔记中的悖谬:笔记是把语言变成文字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字对同一词汇意指与能指的缺失,加上不在“场”的局限,比起语言来信息失真也是另一个必然。

如何冲出悖谬丛生之境?

① 嬉戏:

因为数字虚拟世界的建立,人有了九条命,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经历不同的自己。让我们拥有了冲出悖谬的可能。可以用游戏化的嬉戏心态去不断尝试与探索。

② 连接:

从同意到会意。每个人都是一座千高原,虽然各不相同,但彼此根系紧紧连接在高原层峦叠嶂地土地之上。所以在连接的时候,我们不再需要一定同意谁的观点,不必崇拜或者否定批判,而是会迎来灵性的回归,迎来会意而非同意的个性化与效率同生的时代。

③ 实践:

通过实践才能让直立的思想真实落地,这样的思想才会具有行走的力量。

最后用两个词总结多加的一个维度:沉浸、涌现。这两个词也是段永朝老师很喜欢的词汇。至于解释,我不想过多的用语言表述了。

引述最近刚看过的一部波兰话剧《阿波隆尼亚》结尾处的台词:

2

我总是这么记得。每当下大雨时,水灾过后,总会留下一堆烂泥巴。夜晚可以听见数万只小青蛙鸣叫,快活地享受着宽广的天空。

有些小青蛙就像我的指尖一样小。在人类是万物之灵的思维下,它们是如此微不足道的生物。若我不提的话,恐怕你们不会听到它们的声音。

这数万只青蛙是从哪冒出来的呢?答案是:它们一直在那里。

干旱的季节它们钻进地下,越钻越深,以躲避烈日的炽烤,以致于每一只青蛙都替自己挖了一个小坟墓。然后在这些小坟墓里死去。它们的心跳慢下来,呼吸停止,皮肤变成泥巴的颜色。夜晚再度宁静无声。

直到下一次暴雨来临,雨声,好像是敲击在小小的棺材上。小棺材中的心脏又开始跳动,小青蛙四肢开始抽搐,它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活动了。它们从死寂的状态重生。

当结块的泥巴变软,小青蛙们钻出地面,它们的鸣叫声再度响起在苍穹下欢欣歌唱。

我相信这些小青蛙。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