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小镇”大战号角吹响 小镇如何脱颖而出

菱果

 相信大家对“基金小镇”这一舶来品并不陌生,这一模式主要来源于国外,如美国的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但目前国内的基金小镇并没有完全复制国外运行模式,而是在国外基金小镇运营模式的基础上添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元素,全面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基金小镇。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到2020年要培育千个特色小镇。各个地区开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特别是浙江省,智慧小镇、硅谷小镇、制造小镇等纷纷而立。随着政府一声令下,基金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布局,从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地区蔓延至福建、陕西等地区,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北京基金小镇、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等等。各个地区通过形式各异的税收优惠政策、办公用房补助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人才引进、股权投资奖励等各种政策吸引机构入驻,“基金小镇”俨然即将上演一场大战。

虽然是舶来品,但我国的基金小镇也创下了不小的成绩,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其2015年税收收入为4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超过3亿元,同时,基金小镇还有800多亿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受益企业600余家。

图表1:截至2016年中国主要基金小镇创收情况

前瞻经济学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2014-2016年政府创建基金小镇的投资收益分析(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单位:亿元,%)

图表1:2014-2016年政府创建基金小镇的投资收益分析(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尽管我国基金小镇遍地开花,但似乎各地的基金小镇都大同小异,绝大部分小镇由政府主导创建,通过利用税收、住房补助等多种组合优惠政策来增强对机构、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而真正像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创收盈利的小镇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小镇若要真正的脱颖而出,其重心不应止步于税收补贴政策等红利,而应从小镇的各项服务措施、小镇如何促进产融结合等方向点出发,为小镇的入驻机构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平台。

当然,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就得兼顾软环境、硬环境。首先,在硬环境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融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建立投融资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在企业之间构建有效沟通桥梁,实现基金小镇内的信息资源及项目资源共享,并注重完善基金产业链配套设施;其次,在软环境方面,应切实从入驻机构角度出发,对机构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如成立专门的“为企服务中心”。

总体来说,创建主体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资源、区位资源,并为基金小镇发展提供几大要素:空间要素、企业要素、人才要素、资金要素、技术要素,并为优秀入驻机构打造个性化服务,从而创建具有竞争力的基金小镇。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