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钢质船舶产量止跌返升 船舶制造业转型在即

刘源

2017 年将受益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继钢铁、 煤炭之后,船舶工业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环境恶劣,被国家列为2017年供给侧改革重点处置领域。在散货船等中低端船型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船型供给不足,高技术、高附加值的LNG船、油轮、海洋平台等多被韩日造船厂把持。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5月我国民用钢质船舶当月产量363.4万总吨,同比增长21.1%,1-5月累计产量2297.4万总吨,累计同比增长29.3%。

以下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国民用钢质船舶产量统计:

民用钢质船舶

时间 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当月值(万总吨) 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当月同比(%) 民用钢质船舶:产量:累计值(万总吨) 民用钢质船舶:产量:累计同比(%)
2017年5月 363.4 21.1 2297.4 29.3
2017年4月 353.1 10.6 1933.9 31.4
2017年3月 491.4 17.3 1581.1 37.5
2017年2月 / / 1088.4 49.2
2016年12月 400.4 -23.7 4255.5 -11.9
2016年11月 369.8 4.1 3856.8 -10.5
2016年10月 304.4 -25.9 3467.9 -12
2016年9月 401.9 -5.2 3169.9 -10.2
2016年8月 340.9 -2.9 2770.3 -10.8
2016年7月 291 -21.1 2427.9 -11.9
2016年6月 439.74 -6.8 2130.77 -10.5
2016年5月 300.4 -19.4 1696.2 -11

我国是造船大国但还不是造船强国,尤其是“双高”船舶(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接单能力不足。当前,我国船舶工业仍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其中包括: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行业集中度不高,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综合技术实力待提升;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生产效率亟待提高。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船舶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同时,我国劳动用工成本刚性上升等现实将倒逼行业转型。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也有助于我国船舶制造业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迈进。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