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较快

明少

资管新规出台两个月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减少,多家银行逐步推出净值型理财新品。随着产品向净值型转变,银行理财市场正在构建新格局。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显示,4月银行发行理财产品9612款,环比减少1329款;5月发行9861款,环比仅增加249款,发行量低于3月。6月2日到22日,银行理财产品合计发行量不足5月发行量的一半。

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较快。5月,各类银行新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191只,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11%。

资产管理规模将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由2.3万亿元下降至1.5万亿元,5000亿-6000亿元左右的结构性存款和保本理财产品将回归表内。

资管新规出台后,对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更加明确与规范。按照资管新规,多层嵌套、通道业务、资金池等方式都不能继续操作,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回落是正常的。同时,保本产品占比下降明显。

净值化转型加速

根据资管新规,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型转型。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投研能力和系统支撑,难以推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对中小银行而言,净值化转型难度相对较大。现在一些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不具备发行理财产品的能力,以后将更多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理财咨询和产品代销可能是未来中小银行理财的主要方向。随着银行保本理财的逐步退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会越来越多。

分银行已对存量产品进行“限额发售”,缩减理财产品的整体发行规模。根据资管新规,过渡期内,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存量产品消化压力减小

部分产品过去可能存在期限错配、资金池等问题,那么这些产品特别是一些非标,后续需要进行非标转标,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来解决,如回到银行表内、发行债券、进行资产证券化等,以解决存量特别是非标问题。

对于存量规模的消化,银行正按照时间进度表有序消化存量理财,同时已逐步推出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但资管新规落地后,相关细则尚未出台,具体操作还处于摸索期。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