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 钢结构产业重获生机

刘源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装配式建筑有望逐渐替代传统混凝土建筑,在钢铁业“十三五”规划中,重点突出了“去产能、创新、绿色建筑、转型、结构调整”等热词,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被提上日程。钢结构住宅相比传统建筑的生产方式更为节能环保和省时省力,已成为引领建筑节能的新趋势。但目前我国钢结构产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低端产能过多,需要提高行业集中度。

早在去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前瞻经济学人

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形式。2016年,中央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提高到30%”。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强化建筑节能,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

由于钢结构建筑承担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钢铁行业去产能双重使命,政府发展钢结构诉求强烈。从中央到各地方,2016年政府对钢结构产业政策密集落地,在税费优惠,项目审批、金融、财政多方面予以支持。

除了国家层面定调推广装配式建筑外,北京、安徽等地方政府近期来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通过设定钢结构建筑比重、发放项目补贴等方式扶持钢结构建筑发展。

不过,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集中度偏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产业规模大,有资质施工企业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约50万,产值约5000亿,部分地区已实现产业城。但钢结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低端产能过多。钢结构企业恶性竞争比较激烈,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要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技术力量薄弱、环保意识差的小企业,加快培育能够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培育部品部件产业链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下,钢结构迎来发展的“春天”。面对当前我国钢铁产业严重过剩的局面,由于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未来钢结构建筑有望成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