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药企受资本青睐 医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杨旭文

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为创新药行业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CFDA、卫计委、人社部等有关部门针对过去制约行业发展的系列瓶颈进行了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涉及创新药研发、审评、生产及上市后的支付等整个环节。这些政策的不断落地实施正在有力地推动国内创新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国内创新药产业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预计在2018-2020年期间,将有超过15个自主新药,以每年5个以上速度的持续密集获批。

部分有望2018年获批上市的自主创新药

部分有望2018年获批上市的自主创新药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03-2006年是第一波IND小高潮,2013年则开启了第二波IND大潮。此后自主新药IND数量逐年攀升,2017年,药监局受理IND合计131个(剔除疫苗)。2013到2020年,预计将有超过500个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并将在2020年后开始陆续进入临床后期和申报上市阶段,保证创新药能够长期持续产出。

目前,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愈发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掀起了一波融资热潮。根据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总计284项投资,融资金额接近75亿美元。国际知名风险资本、私募基金纷纷进入,目前国内医疗健康基金大约有500家。

2017年以来,私募股权基金关注的热点主要是AI影像、基因测序,肿瘤药物和大型设备。预计2018年,排在首位的无疑是创新生物医药,CRO(研发外包服务)/CMO(生产外包服务)也一定是热点。同时,随着平安好医生启动IPO,此前急剧降温的互联网医疗领域有望回暖。此外,社区诊疗、高端耗材等亦会是热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模式上来看,全球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曾耗费巨资建立研发中心,但这种大的研发模式已经过去,目前比较流行的趋势是VIC模式,即“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研发外包服务)”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创新药企从外部引进产品同时委托CRO公司进行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开发。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创新药价值的重新挖掘,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体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估值不仅局限于当下的业绩状况,而是综合考虑到当前在研项目的进度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创新药市场,我国规模远低于全球发达国家地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5年美国医药市场规模为4390亿美元,其中创新药占比67%;欧洲市场1440亿美元,创新药占比60%,日本市场规模为790亿美元,创新药占比68%;而中国市场规模约1150亿美元,创新药占比不足20%,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地区。预计到 2020年,中国医药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到1500-1800亿美元,创新药占比23%,仍低于全球发达国家地区。

查看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