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金争抢参地资源 人参种植业“门槛”逐步抬高

前瞻经济学人

据《2013-2017年中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需求与流通分析报告》了解,我国是占据全球产量70%-80%的人参生产大国,但创造的总产值却不到世界的4%,而我国人参出口价格与韩国相比更是相差9倍。几年之前,人参价格一度跌到了所谓的“萝卜价”。

为防止“过山车式”的价格再现,我国最大的人参产地吉林省2010年发布19号文《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将每年新批参地面积控制在1000顷左右,而此前开发面积一般是在3000公顷以上。

与许多行业曾经经历过的一样,人参种植业似乎也迎来了“跑马圈地”时期。鉴于我国的人参产业发展现状,提高人参产品的附加价值、释放人参潜在的市场空间几乎是必由之路。

这也让敏感的市场资金,嗅出了其中隐藏的投资机会。鉴于地域环境和种植栽培的特殊性,人参一直有其稀缺的价值。历史上,人参可种植范围广,甚至在山东和山西都可以种植,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演变,人参种植范围不断往长白山、天池一带收缩,甚至韩国的参地范围也在向三八线逐渐北移——这也意味着,不仅人参,参地也成了稀缺资源。

如前所述,吉林省出台的《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实际操作中将起到有计划调控人参产量的作用。与此同时,人参的收储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人参的生长期一般在5-6年左右,产量调整对于价格信息的调整具有滞后期。

由于人参价格在过去两年快速上涨,长白山沿线的伐林配额成为稀缺资源,几乎所有人都想通过各种关系渠道去争取。

2009年后,吉林省内多家龙头公司均参与过人参收储。目前的情况是,人参的供给量实际处于受控制的状态,如果未来人参产品能有效地扩大需求量,则人参价格或许将长期处于上行的状态,它甚至会成为一个抗周期的投资品种。

而在扩大人参产品的市场需求上,前景似乎已经可以预期。2012年9月,卫计委部批准人工种植人参为新资源食品。一直被视为名贵药材的人参,被允许进入食品市场,实现药食同源,食品饮料用的人参需求大增,未来市场对人参的需求或许将非常可观。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市场资金才蜂拥前来,意图敲开并且挤进人参种植业的大门。改变中国人参“产量大国、产值小国”产业局面的路程,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