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18% AMC借此步入快车道?

 2016年经济运行承压,各银行表现如何?其中又有哪些机遇?前瞻财经整理了各家银行的财务数据,奉上一幅2016年全国银行业全景图。

按银行类型来划分,2016年平均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城商行,前瞻统计的104家城商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48%,其中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枣庄银行,其不良贷款率为2.84%;五大行与12家股份制银行分别以1.70%与1.72%的不良贷款率紧随其后。平均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农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79%,131家农商行中徐州淮海、彭城两家银行以4.99%的不良贷款率位列第一。

企查猫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不良贷款涵盖的范围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三类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可以看出,即便是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徐州淮海、彭城农商行,也未超过5%的监管红线;各银行类型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也都低于2%,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总体而言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比于传统银行体系,首批民营银行的情况似乎非常乐观。根据已披露的年报,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32%和0.01%,上海华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由于不良贷款余额是存量数字,民营银行的低数值是经营时间尚短的结果,目前而言还无法真正表明其风控体系更为优越。

从行业层面来看,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4%,较2015年末的1.67%有小幅增长;不良贷款余额从12744亿上升到15122亿,增长幅度为18.66%。总体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大,是不良贷款率微幅增长下不良贷款余额出现较大增幅的基本原因之一。

企查猫

我国信贷规模上升迅速

对于银行而言,不良贷款余额的扩张增加了处置债券资产和盘活资金的难度,而对另一个行业而言,却意味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麦肯锡7月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上升,传统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规模将持续增加,预计2020年将达到约4.8万亿元人民币。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需求对于资产管理公司(AMC)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2020年可能纳入资产公司业务范围的不良资产预计将达0.8万亿元之巨。

企查猫

该行业进入快车道的另一个动力,是监管层面稍稍放松了不良资产处置的牌照。不良资产行业正由原来国有独资的“四大AMC”垄断的局面,逐步演变为“4+2+N+银行系”的多元化格局。其中“2”指的是两家地方AMC ,“N”为各地未持牌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则是有银行自设、专门展开银行自身债转股业务的资管公司。

大好形势下也仍存在两个行业瓶颈。

其一是快速发展这一过程本身凸显出了行业内部的不成熟。

资管行业虽因不良资产规模扩大而获得了更广阔的业务空间,但经济下行时期质量更低、债权关系更为复杂的资产,与资管公司业务经历尚浅、风控和定价能力有待考验的状态之间,可能还存在不匹配问题。

企查猫

承接不良资产后的退出机制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比如“债转股”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成为AMC持有的股权,这一过程将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了出来;但是,由于企业经营在经济转轨期可能难以有重大改善,AMC想要靠企业回购或者等待企业上市的方式退出,难度不可谓不大;如果要把持有的股权进行转售,则有赖于一个更为灵活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或是专门的债转股市场。此类市场的建设尚需一段时间。

另一个瓶颈与市场进入有关。尽管牌照已经有所放开,但从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仍然存在较高门槛,牌照的获取仍存在限制。“银行系”看似广泛,实际上也只有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参与其中;“2”和“N”在股权结构上虽然比四大AMC多元,但国有控股、国有独资仍不在少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