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卖“挂科险”:投5元挂一科补偿30元

塔西佗

有风险厌恶的地方就有对风险进行保障的价值。经济学中看似简单的原理应用起来却有无穷变幻,这也正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上海财经大学大二女生管凌子和她的团队推出的校园创新金融小产品—“挂科险”就是一个例子。

大学生卖“挂科险”:投5元挂一科补偿30元

对于大学生来说,挂科就是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风险。一旦挂科,还要补考,连假期都过不好;万一补考没过,还要重修,重修还得考试……这么一个风险就决定了保险存在的价值,管凌子正是发现了这一点。

今年6月底,管凌子和她的团队推出“挂科险”,同学只要投保5元,考试若不及格,就可以获得30元的补偿,取得高分的同学,也可以拿到20元的鼓励费用。2天里,“挂科险”卖出100份。“在产品售出后的几天内,同学们投保的考试科目相继出成绩了,‘理赔’工作也开始了。”管凌子说:“本来还担心会亏得很厉害,没想到结果比预期的好,只亏本10元。”

对于保险来说,想要盈利,最根本的还是将风险量化。这个量化值得不仅仅是概率上,而且也是从风险的价值上。理论上来说,保险产品设计中应该依据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来估计总体的大致情况,像“挂科险”这样的产品就应该先了解挂科率是多少,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如何,这是为了防止“逆向选择”所必须做的。如果要确定保费或保费率,约定赔偿金额,那么还应考虑挂科后学生的“损失”如何量化等等,这则是出于规避“道德风险”的需要。

管凌子和她的产品确实遭遇了这些方面的质疑。对她自己来说,她没有取得各方面的数据,因此没能按学科分别定价,也不能评估每个学生的成绩状况从而区分设置保费。这么一来,就极有可能发生来买保险的全是易挂科科目的学生或者成绩一贯不理想极有可能挂科的学生,这就很容易给她个人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她的产品会诱使很多同学想得到保费而故意考砸,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道德风险”。虽然信息不对称决定了道德风险存在的客观性——管凌子不可能判断对方是不是故意考砸——但制度设计却可以用来规避这种风险。管凌子介绍称“在我们学校,挂科后的重修费是1个学分100元,一般一个科目至少是2个学分,我想没有人会专门为了30元的补偿而故意花时间去重修,同时还要付至少200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