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主义的葬礼:不要照搬美国 未来不在那里

祝雨清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显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模仿对象。可是模仿不会带来超越,未来也可能不在美利坚。

金融资本主义的葬礼:不要照搬美国 未来不在那里

以《伟大的盖茨比》所描述的那个年代为起始,以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为分水岭,美国开始全然建立在金融资本主义之上。西进运动中扎实肯干的实业精神和节俭谨慎的清教徒情结,在东部纽约闪闪发亮的金融体系之下渐渐失去光芒。石油以美元计价后,印钱购物的空壳经济体系日益落成。国内的投行业占据着最聪明能干的年轻人,连西部的硅谷都仰仗着华尔街的金光。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日益羸弱的实体经济,一个靠专利、靠娱乐业、靠虚拟经济提供养分的庞然大物现形于世。

“学习美国”也就这样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迈向繁荣之梦的阶梯。

博弈论里有一个非常生动的“帆船博弈”用来描述领先者和落后者之间的关系。帆船比赛离不开风,在比赛前已经取得分数优势的领先者想要赢得这场比赛,最优策略是追随落后者采取的航向;而落后者如要赢得比赛,最优策略是保持和领先者不同的航向。

为什么领先者反而要追随落后者呢?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领先者要维持已经取得的分数差距,就要保持和落后者同一航向,以免出现风向突然向有利于落后者的方向进行变化导致已有优势丧失的情况。作为落后者,就要想方设法不和领先者一个航向,这样才有赢的可能性,否则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这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上也是如此,要取得赶超,就不能走他国的老路,而是要判断清楚大势所在,和他国经验的局限,以找到一个做出超越的突破口,走出一条符合大势和自身发展的新路。历史上德国和美国对英国的赶超,实质上也就是这样,绝不是亦步亦趋的产物。两者都不是老老实实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循序渐进,而是凭借着自身领先于英国的关键因素——教育,直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把控在这一过程中也相当重要,德国自不必说;后来鼓吹自由主义经济逻辑的美国也是不惜以内战的方式实现了关税政策上的协调统一,采取了保护主义关税。

当代美国的优势,同时也是其阿琉碦斯之踵的,就是美元地位。

金融资本主义的葬礼:不要照搬美国 未来不在那里(《华尔街之狼》电影剧照)

美国当下所捍卫的重心正是美元地位,只要原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只要全世界贸易以美元结算,那么世界外围就不得不持有美元资产(包含美元),那么就相当于有源源不断的外国资本为美国融资,美国也能够通过印发货币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因为美元本身也是一种美元资产)。这也就是为何美国能在经常项目常年逆差和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基础上仍然维持超级经济大国地位的原因,也是为何美国的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巨量融资总能被资本市场满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美国失去了美元这一立足点,那么像曾经的大英帝国那样日已失去光辉就只是时间问题——美元的独特地位虽然使美国在经济、政治、科技上稳坐头把交椅,但也让美国养成了金融资本主义的投机恶习。

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前赴后继地走美国的道路,印度采用了美国式的民主体系和宪法架构,却最终被证明在美国起作用的架构在印度并不起作用。日本的上个世纪后期在货币和汇率上采取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引发了投机泡沫和“失去的十年”。中国前两年兴起的“文交所”之类的金融投机行为和华尔街的“证券化”套路如出一辙,最后扑腾在泡沫里的人被证明是裸泳者。

如著名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所指出的那样,金融资本主义具有宿命般的不稳定性,最终将影响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之无法达到新古典经济学家所构想的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这句《左传》中的名言有其道理——制度的内在局限和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动,使得任何一种发展模式有它的“生命周期”。美国如不变革,就只能顺应这个周期律。

盖茨比之死在当时被解读为作者在暗示“美国梦”将破灭,但后来美国的巨大发展似乎已经将作者的暗示证伪。其实,作者看到的并不是当时的破灭,而是揭示这条路走下去将会出现的可能性:在这条路的尽头,是一场金融资本主义的葬礼,葬礼上最大的那具棺木上,盖着的必然是美利坚的旗帜。如果美利坚不变革的话。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