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行业前景解读 2017年市场规模预测

刘源

 曾今风光无两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渐渐冷清,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而一些更为小众的产品,比如智能头盔和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销量更是惨淡无比。随着消费者回归理性,智能穿戴行业进入寒冬的步伐也会越走越快。而在这期间,对于那些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谁能开发出现象级的产品,谁就可能重获新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整理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比增长8%,发货量达到970万部。主要品牌中,按出货量计算,小米以350万部的发货量水平成为市场冠军,较去年同期增长17%。Fitbit位居第二,发货量330万部,同比大幅下滑34%。小米与Fitbit主要销售健身手环。苹果发货量为270万部,降至第三位。

业内预计,随着下一代苹果Apple Watch等支持独立移动网络功能的手表陆续上市,下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上智能手表的发货量将增长。预计到今年底,具有独立移动网络功能的智能手表发货量将达到1200万部。

近两年,智能可穿戴终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种因素的推动,是技术、产业、用户需求共振的结果。从技术角度看,多个穿戴技术逐渐成熟,元器件、操作系统、开发平台都得到较快发展。从市场角度看,互联网巨头跨界进入可穿戴领域,并成为市场主要推动者,其中谷歌2012年发布的Google Glass第一次掀起可穿戴热潮。百度、苹果、360等随后进入,,苹果即将推出的iWatch或成引爆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201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出现大幅度增长,达到24.5亿元,相比于2012年的6.1亿元,环比增长301.64%。2015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07.9亿元左右,2016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至185.5亿元,预计2017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266.8亿元左右。

面对当前困境,无论是细分目标群,还是细分场景,细分化布局似乎已成定局,那么可穿戴设备厂商究竟能否借细分化破局?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不是没有机会,究其原因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科技巨头包括苹果、Fitbit等一直坚持积极参与可穿戴设备市场。2012年,谷歌眼镜高端亮相,一举打开了可穿戴设备市场大门。作为一种新兴智能产品,谷歌眼镜迅速掀起了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风潮。全球企业蜂拥入局,推动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蓬勃兴起。截至目前,可穿戴设备在运动、医疗等很多垂直领域均有很大发展空间,只是当前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

其二,市场正致力于稳定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完善的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完整的个人行为和健康数据服务体系三方面环节的同时解决,坚持打造价值闭环。事实上,可穿戴设备之所以难以让用户产生依赖,还主要在于产品、服务及各种场景、数据应用等并未得到很明显的价值体验。而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思考如何打通产品、数据、服务和商业之间的连接,形成更具想象力的价值闭环。

其三,消费升级时代来临,而关于可穿戴设备的用户需求仍在,且有望进一步扩大升级。不管是来自苹果的手表,还是小米提供的具备基本健身追踪功能的廉价产品,部分消费者在使用数月后可能会将这些可穿戴产品束之高阁,但也有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坚持使用。而且,当前大众经济水平大幅提高,消费升级不在话下,相应地,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转变,更高品质、彰显生活品味的需求逐步被挖掘,可穿戴设备产品正可以成为消费升级时代下的首选。而消费升级,也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带来更多启迪,比如人机交互等。

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正待领导者的出现,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