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金科稳字当头 不走P2P模式,产品及客群从何而来?

小夕

导语:维信金科CEO廖世宏对智通财经APP表示,“在公司战略发展中,我们坚持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市场开拓,12年来并没有从事P2P,资金来源均是来源金融机构,并且我们都是有持牌,所以合法合规是我们的生命线。”

维信金科早在2006年即开始面向优质及近乎优质信用群体开展消费金融服务,如今伴随其赴港上市,维信金科也展现出来其发展的全貌,在此我们根据其招股书来一窥所谓科技金融企业的究竟。

维信金科 基于消费场景的定制化产品服务策略

基于消费场景分期服务,维信主要提供三种信贷产品。1、消费信贷产品,主要产品为豆豆钱等,消费信贷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分期付款解决方案。2、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O2O),O2O产品使用线上获客+授信,线下面鉴+签约的模式,主要服务于消费者相对大额的融资需求,为3个月至60个月的分期产品。3、信用卡(享低息贷款)余额代偿产品,主要产品为维信卡卡贷,可以满足用户的短期流动资金管理需求。

据披露,维信与中国境内多个超级场景、互联网巨头开展深度的联合建模合作的同时,访问基于场景的数据。这些合作一方面让维信金科提升基于应用场景量身定制评分体系,更精准的为特定用户群体提供风险定价和定制化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可以触达更多的信用群体。

产品定位:解决传统金融服务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借贷双方匹配难的痛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为小微群体融资提供便利。

前瞻经济学人

根据维信招股书,公司100%的持牌金融机构业务资金,除了5.1%(2017年)来源于自有小贷公司,其余都是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与其他信贷公司不同,维信金科是业内极少数没有开展P2P业务的公司。目前,维信金科在较小范围内也尝试直接向借款人贷款,主要通过旗下互联网小贷公司自有资金发放贷款,以此积累不同类型借款人信用、还款数据,不断优化风控模型降低坏账率,等到风控模型成熟后,他们就与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输出新的获客、风控等金融科技,对接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资金向借款人投放消费金融贷款。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业务模式的一大好处,就是塑造B2B2C模式(银行资金to平台to借款人),不像P2P平台得先备案后上市。

“不过,这种金融科技模式要赢得香港资本市场的认可,也颇费周折,一方面要向机构投资者全方位解释这种业务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另一方面必须从各个环节印证这套业务模式是符合相关监管政策规定的。”廖世宏告诉记者。

维信金科 核心能力聚焦于获客

在获客端,维信金科并不止步于简单的场景获客,而是采用针对不同场景的定制化的产品服务策略。维信金科的业务方式与一般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有所不同,也完全不是业界人事所想的那种互联网金融或P2P模式。其真正的业务核心在于通过金融技术手段所构筑的风险定价能力为资金需求方和持牌金融机构所做的信贷服务匹配。

维信金科所做的主要是在结合央行征信和传统风控手段基础上,依托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自主研发出蜂鸟云风控系统,实现风控升级和信贷决策的智能化,自动化。透过这一模式,维信金科不仅有效破解了传统小贷的授信难题,同时也开辟在消费信贷领域进行普惠金融实践的新模式。其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充分服务的信用人群,提供更为便捷,友好,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

从风控效率来看,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金融服务企业,维信金科在风险控制方面经验可谓丰富。其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增加在数据处理、变量推导、特征工程的能力,并不断投资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专业人才,与此同时还成功打造了风控系统"蜂鸟"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支持,并搭配上多维度的风险量化模型,维信金科成功实现了信用价值的量化,并由此给予客户提供了极为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维信金科 坚持合规运营

对于国内蓬勃发展的消费金融市场而言,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合规风险。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141号文”),重申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36%红线的规定,对现金贷资金来源亦有要求,各类交易所及P2P网贷平台向现金贷“输血”被禁。对合法合规的重视和强调,让维信金科相较同行,有了更大的底气。“141号文对我们的冲击很小。因为维信金科是为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获客、技术、信用风险量化等服务,产品针对有信用记录的优质及近乎优质的人群,费率都在18%~36%之间,完全不涉及P2P的资金。”廖世宏表示。

不难发现,维信金科的各项业务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对于维信金科而言,其独特的服务于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让其与市场上的金融服务企业有了差异化的定位,而凭借这一特殊定位在推动着维信金科在自身科技实力上的自我提升的同时,也给公司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更多的先发优势,这也正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搏。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及观点,该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决策与交易,对投资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