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现企稳迹象 电煤并轨触动百亿利益链条

国内煤炭价格在进过半年的阴跌后,近期出现逆转。目前已接近重点合同煤价633元/吨,这是9月19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报收的综合平均价格,而这已是动力煤价连续第四周出现上涨。

煤炭价格在持续下跌近半年后,终于在近期得到逆转。而633元/吨的市场煤价,与国家发改委牵头煤企电企双方制定的596元/吨的重点合同煤平均价已经基本接近。

尽管价格出现反弹,但市场人士认为煤炭市场依然积弱难返。而一些煤炭企业则开始呼吁,希望抓住市场煤和电力合同煤价格接近的有利时机,对实行了多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前瞻网记者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电煤价格并轨方案正在制定中,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将取消电煤的重点合同煤,改为采用两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煤,价格不再由发改委定价,而由供需双方协商而定。另外该方案还将提到煤电联动等配套措施。

由于电煤并轨涉及到多方利益,将触动围绕电煤产生的一系列寻租利益链条,在目前电价无法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真正电煤市场化改革依然步履维艰。

煤炭价格现企稳迹象

“进入9月份,随着水电发电量的降低,市场预计对于电煤的需求将会有所提升,电厂补库存的需求有所增加。一些电厂也已经开始向煤炭贸易商询价并进行采购,贸易商也较之前有所活跃。”秦皇岛煤炭网资讯中心主管安志远表示。

与此同时,8月份动力煤进口数量的大幅减少,有效刺激了国内煤炭需求的增加,对近期煤价触底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内各进口港口库存较高,发电企业和社会库存均高于正常值,进口意愿不高。”分析师表示,随着国内煤炭价格的回落,进口煤炭价格的优势也逐渐减少。这就导致一些贸易商转向了国内煤炭市场,进口煤炭量逐渐萎缩。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7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为2253万吨,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月环比下降。而8月,煤炭进口量为2044万吨,同比也实现今年以来首降,下降0.7%,环比下降15.8%。

“虽然煤炭价格在近期出现企稳,但是在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不景气下,煤炭需求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煤炭市场依然积弱难返。”张志斌坦言。

业内人士张志斌表示,虽然目前煤炭市场“积弱难返”,却为电煤价格改革提供了良机。目前,633元/吨的市场煤炭价格,已经和596元/吨的重点合同煤平均价格基本接近。

“目前的确是电煤价格并轨的最好时机。”业内人士李廷认为,除了目前市场煤和重点合同煤价格接近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未来煤炭价格上涨的动力已经明显减弱。煤炭业经过了此前十年的“黄金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势在必行,未来能源消耗强度势必会逐步降低,煤炭需求增长也将明显放缓,此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愈发不可持续,所以煤价大幅上涨的不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煤价并轨之后的市场风险。

重点合同煤有望取消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和市场煤价格双轨制。重点合同煤是由煤炭供需运三方共同签订合同,因受到政府保障发电企业成本的管制,其价格明显低于市场煤价格。

9月17日,国家电监会在公布8月电力工业运行情况监测报告时,极为罕见地提出,“抓住当前市场煤价与重点合同煤价价差显著缩小的契机,适时实行电煤价格并轨,为理顺煤电关系、推进煤炭市场化打下基础。”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电煤价格并轨方案正在内部征求意见。虽然方案目前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其核心内容已经曝光:将此前一年一签的电煤重点合同取消,改变为两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煤,为此国家发改委将专门出台《煤炭中长期合同管理办法》。而合同的价格将由供需双方协商而定,煤炭价格有望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李廷表示,在煤价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长期协议就成为煤电企业双方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能保证煤炭企业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又能保障发电企业煤炭稳定供应,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交易成本。

据了解,除了取消重点合同煤外,新的方案中还有望提出铁路运输、煤电联动等配套的措施,整套方案最终将上报给国务院进行审批。

“据我了解,这个方案目前还在调整,并没有完全定下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耿志成表示,电煤并轨是大趋势所在,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等相关利益方有着不同的诉求,关于电煤并轨的具体方案还在讨论中。

触动寻租利益链条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2008年7月,市场煤价格逼近1000元/吨,而用于发电的重点合同煤价格只有500元/吨,价差达到了500元/吨。而在一般情况下,二者间的价差通常在100元~200元。

“无论煤价上涨或下跌,作为向电企供应煤炭的原材料提供方,煤炭企业似乎总是吃亏的一方。”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耀勇表示,在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时,由于电力合同煤价格普遍较低,煤炭企业的利润损失严重;而在煤炭价格下跌时,虽然签订的电煤合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企的平稳收益,但一些电厂却屡屡出现毁约现象,转而大量采购价格更低的市场煤,这就导致煤炭企业出现煤炭滞销。所以大多数煤炭企业都希望能够尽早实现电煤价格并轨。

不过,对于即将实现的煤炭并轨,一些电厂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表示,现在不少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在做煤电一体化,而公司是五大发电集团中拥有煤炭资源较少的企业之一。一旦电煤价格市场化后,煤炭价格如果再度大幅上涨,这将对电力企业的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电煤并轨也必将触动目前的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李廷表示,此前的电煤双轨制由于较大的价差,为煤电企业管理者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一些煤炭或电力企业的部分高管们借助自己的权力以较低廉的价格获取重点合同煤之后,加价转手,在不用负担任何成本的情况下便可获取暴利。

在煤炭市场需求旺季,普通市场煤炭运输为了“抢车皮”争得头破血流。但由于合同煤一般由供需运三方一起签订,合同煤运输为国家交通部重点保障的运力,“就运力车皮这块,每年9亿吨的电煤运输,以200元的差价计算,就是一个百亿元的市场,利润蛋糕很大,相关权力分配部门并不愿意推动电煤价格并轨。”李廷表示。

“1亿吨煤由鄂尔多斯[8.51 -1.39% 股吧 研报]运到天津港[5.70 0.18% 股吧 研报],就能创造出255亿元的寻租空间。”在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落马之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做了相关的研究,煤炭经销商会拿出200亿元去打通关系从而获得火车皮,自身拿到的利润为55亿元,电煤导致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

实际上,不仅仅是流通环节,在贸易商以及煤炭企业向用煤企业展开销售的环节,也面临着巨额的寻租空间。

“我们的煤炭卖给一家电厂,一般都要给电厂有关部门适当的回扣,每吨回扣价格在70至80元。”陕西榆林一位煤老板表示,很多电厂虽说在进行公开招标,暗地里则在进行倒卖重点合同煤,煤炭企业还要给他们回扣。除了采购部门外,还有质量检验部门、称重的员工等一条链上的,都要给适当的好处费。以一个年烧煤500万吨的火电厂计算,每年被吞噬掉的相关好处费或高达2500万元。

上述煤老板表示,一些火电厂总是在喊亏损,但中电联透露重点合同煤的兑现率仅在50%左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称高达90%以上,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成本在于采购上存在黑洞。

合同煤兑现率偏低的原因,据上述煤老板表示由于一些合同煤发给了中间商,按照市场煤价给了发电厂,煤炭企业还是按照发出多少合同煤来统计,而发电厂则认为自己收到的是市场煤。

业内人士李廷表示,电煤价格双轨制滋生出了巨大的黑色利益链,这也是为什么必须取消电煤重点合同制度、引入更为透明的长协机制的主要原因。

“电煤市场化改革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电价并没有市场化。”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表示,此前我国制订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但是电价的调整却仍受到国家发改委的管控,电力体制的改革涉及到的利益群体更为广泛。

李朝林认为,所以目前来看,电煤价格并轨的政策从发布到实施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煤炭的市场化改革表示乐观。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电煤价格并轨,相关的问题也会随之破除。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