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政策调整

针对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2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今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通知》中将2011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由9元/瓦调整为8元/瓦,将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更进一步下调到7元/瓦。

众所周知,2011年,大部分光伏企业过得并不轻松。光伏产业联盟资料显示,去年江浙地区有超过50家从事光伏产品生产制造的小企业关闭。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造成国内企业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光伏产业仍重复了国内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是“两头在外”,生产严重受制于外需;另一方面,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一旦受到外需下滑冲击,只有通过“价格战”来维持生计。

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处境。随着欧盟补贴削减和美国提起‘双反’的调查,中国光伏产业总体萧条,同时也促成原材料成本急剧下滑。一些光伏企业确实面临倒闭,政府需要进行补贴,这是一种救市的表现,补助标准调低,对企业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同时,他认为,补贴标准下调,并不意味着补贴总量的减少。

以前补贴一个企业,现在可以补贴好几个企业。而且补贴主要在终端,再有原材料价格跌幅很大,因此按照现在的补贴标准,终端利润应该不少,因此,这对整个光伏行业是利好的。以前的补贴企业就有赚头,尽管有人建议政府把补贴大幅度减低,但是国家愿意扶持这个产业的发展,让大家赚得更多,所以对光伏企业来说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政府加大了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市场也对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不代表所有的光伏企业都会迎来良机。2012年,光伏行业将加速整合。这轮整合与2008年相比有所不同。当时行业整合是企业要通过合并增加产能,以利用规模效应在价格战中胜出,而这一轮整合恐怕只有技术高、效率高、资金充足的企业才有生存空间。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能否做好成本控管、维持产线运行,才是度过目前产业寒冬的关键,金太阳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产业链上产能过剩、大量企业倒闭的现状。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行业发展的低谷。但也要看到此次危机的积极一面,因为行业的低谷往往可以倒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光伏产业发展必须抛弃前一段时期过度依赖资金投入、低水平建设的粗放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抢占产业制高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