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之都”转型之路(下篇)

吴衡

1

第一节 杭州市特色产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为目标,加快落实“新制造业计划”,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2018年先后出台了软件名城、集成电路、5G产业发展等若干政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逐步转换,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产业能级稳步提升。

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保持引领姿态,新兴动能彰显活力。2021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同比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12.4%,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7.1%,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21年1-11月,杭州市信息软件、数字内容、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达10865.37亿元、9199.92亿元、4805.95亿元,增幅分别为17.8%、21.3%、2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未来杭州市将全面推进未来工厂建设、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软件、电子信息制造、电子商务等核心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快速兴起,培育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二、直播电商

2020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其中特别指明“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年7月杭州发布《关于加快杭州市直播电商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杭州市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要求,从壮大直播电商产业生态、构建新型产业链体系、打造全方位要素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顶层设计,为直播电商发展提供肥沃土壤,进一步创新商业消费模式,发挥直播电商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1年3月,中国市场学会、阿里研究院联合淘宝直播地图发布的《直播电商区域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直播电商百强地区榜单前十强中,杭州独占四席,即滨江区、江干区、余杭区和萧山区。

表3 2021年1-10月浙江省各地市直播电商发展情况

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浙江省商务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至2021年10月,浙江全省直播电商交易额6092.1亿元,占全国总额的28.4%,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24.6%,增速高于其他重点省市。而其中杭州直播电商交易额达5024.8亿元,占全省直播电商交易总额的82.5%,规模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28.4%。

三、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既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充分释放创新动能。2021年11月,浙江省发改委公布了“浙江省命名和创建特色小镇2020年度考核结果”,杭州市滨江物联网小镇等6个命名类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等7个创建类小镇获评优秀等级,优秀数量分别占全省46%和27%,考核成绩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自2015年浙江省提出发展特色小镇以来,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工作部署。2021年杭州特色小镇发展步入新阶段,聚焦特色小镇高质量、现代化发展,以“产业建镇、特色兴镇”为指导方针,制定出台《杭州市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对现有特色小镇发展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发布一镇一方案,紧盯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做好营商环境优化。

截至2021年底,杭州市共有省级命名小镇11家、省级创建小镇19家、省级培育小镇6家,切实发挥了“小区域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小平台大产业、小空间大贡献”的支撑作用。2021年杭州市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超250亿元,实现税收550亿元以上。

第二节 杭州市“十四五”发展方向——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一、数字经济

杭州市将全方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等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赋能杭州市产业迭代升级,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进一步提高杭州竞争力。推进“智能”泛在行动,推动数据、算法、算力协同,深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云+”城市,提质提量发展自主可控、品牌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打造全国云计算之城和区块链聚集高地。推动实施新时代“信息港”再造工程,突破关键核心软件技术,建设国际级软件名城。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两万亿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

二、制造业

在制造业方面,杭州市进一步整合“数字经济+制造业”双引擎发展优势,加快推动强强联合,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制造业产业布局。持续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大力推进“新工厂计划”,推广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慧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制造新模式,推进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建设若干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相结合,以数字化、高端化、全球化、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制造业基础再造行动,瞄准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四基”关键产品,提高网络设备、关键仪器设备、重要原材料、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工业控制体系等稳定供应能力。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健全“链长制”,完善供应链清单制度和重要企业数据库,建立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基本形成与新制造业计划相匹配的现代产业链体系。

三、高端装备

在高端装备领域,杭州市以现代物流装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先进交通装备、光伏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医疗设备与器械、高端船舶装备、关键基础件作为八大重点发展方向。未来杭州将聚焦产业链痛点难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平台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产业配套和项目招引力度,实现供应链本地化配套比例超过60%。

杭州市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5500亿元,年均增长14%,形成“4+4”梯队式产业发展集群,即:现代物流装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先进交通装备、光伏及新能源装备4个千亿级产业;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医疗设备与器械、高端船舶装备、关键基础件4个百亿级产业,建设成为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区、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 杭州市发展建议

一、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慧化升级

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层级较高,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但部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尚未全面形成,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

针对此问题,前瞻建议杭州市完善制造业数字化、智慧化升级保障体系,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等,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推动数字产业下沉,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以达到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整体产业升级,为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夯实基础。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配套和生态双完善,实现杭州工业再辉煌

2020年,杭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90.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1.8%,实现营业收入2926.8亿元。但杭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下几点问题:

1.头部企业引领作用不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普遍偏“轻”,基本没有“中”字头央企,缺少超大型企业引领,品牌知名度、市场认知度高的企业不够多,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自主可控技术支撑力量不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卡脖子”现象较为严重,如在机器人产业的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数控机床产业的精密光栅、铣刀等领域,缺少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

3.产业链配套较为薄弱。部分领域上下游配套产品、技术及服务基础较差,不少企业原料、销售“两头在外”,须到外地采购基础零部件,进行产品测试,影响产业链优化提升。

对此,前瞻建议杭州市聚焦产业链痛点难点问题,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配套的建设力度,积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升级,吸引高端人才来杭,加大对龙头企业项目招引力度,实现产业配套和生态双完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平台的带动作用,实现杭州工业再辉煌。

三、加大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扶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根据杭州市发改委发布的《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杭州拟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产业集群丰富、市场空间大的特点,是影响城市经济结构、智慧治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对此,前瞻建议杭州市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从创新支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持、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对产业链短板进行扶持,补足产业链发展短板,强化产业链已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业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吴衡

本文作者信息

吴衡(产业规划师)

关注(50421)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