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表,在科技与狠活的路上越跑越偏

道总有理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道总 来源|道总有理(ID:daotmt)

前几日,某位家长深夜发文,表示由于孩子沉迷于儿童手表的各种功能,最终无奈没收了孩子的儿童手表,引发了无数家长隔空与之共鸣。

在多位家长的破防中,有关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像手机的观点再度引发讨论。

据悉,当前大多数儿童手机,其功能都在向成年人的智能手机靠拢,诸如拍照、美颜、朋友圈、玩游戏……这些不该出现在儿童产品上的功能,直接让当代家长焦虑得睡不着。

这不是儿童手表第一次冲上热搜了。

2021年,儿童手表被爆诱导游戏消费、2022年,某品牌儿童手表被家长投诉“涉黄涉暴”、同年315晚会,儿童手表又爆出泄漏定位……总之,曾经帮家长解决过不少带娃难题的儿童手表,正被消费者口诛笔伐。

这些问题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市场竞争在迅速加剧,各大品牌为了争抢儿童眼球,让一款本该简单化的儿童产品逐渐“变异”,越来越复杂的功能,导致无数儿童沉迷其中,也让家长们焦虑不已。

或许品牌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在做“加法”已经成为维持竞争力的基本盘之后,各大厂商只能硬着头皮卷下去,在科技与狠活的路上越跑越偏。

被“逼”出来的功能迭代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市场,智能手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儿童的“标配”。但是,经过多年的相互“搏杀”,如今依旧在上演群雄逐鹿的戏码,无人能够在市场中稳坐头把交椅。

从22年的中国儿童手表出货量来看,步步高旗下的小天才电话手表占据近三分之一的品牌市场,华为紧随其后占近20%,360和小米各占10%左右份额。小天才市场份额虽然略微领先,但不论是品牌力和产品力,与身后的一众厂商并未拉开太大差距。

除此之外,还有小寻、阿巴町、苹果、三星、佳明、读书郎、科大讯飞,以及一系列卖得不错的白牌产品也在虎视眈眈,想要在市场中抢夺更大的蛋糕。

在众多品牌相互“乱杀”的现状下,其竞争的内卷度,比起前几年的智能手机行业犹有过之。也可以说,在这片市场之上,已然人满为患,更惨烈的是每家都有一战之力,任何品牌稍不留神,就有被挤下来的可能。

除此之外,儿童手表的受众群体也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万人,较2022年减少534.5万人。而这一趋势目前也没有减缓的迹象。一边是过热的市场,一边是缩减的消费群体,小天才们的焦虑只会越来越多。

就目前来看,各大品牌对应焦虑的策略大概不谋而合,要么使劲往产品上堆砌功能,要么则快速换代,来提高消费者的换表频率。

以小天才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第一代小天才手表上市之后,几乎每年都要发售新品。并且新品发布的时间点基本集中在暑假,2016年1月,小天才电话手表Y02发售,增加了智能防水提醒。

同年7月,发售了小天才电话手表Y03,这是一款支持快充的 AMOLED彩屏电话手表;2017年8月,推出了小天才电话手表Z2,主打是游泳级防水、性价比……截止到2024年,儿童电话手表早已不是打电话那么简单。

上网、拍照、健康监测、智能识物、运动记录、徽章、趣味PK、音乐、广播、支付……不断升级的功能当然也带来了价格升级。据悉,在当前的儿童手表里,300到1000的价位勉强属于中低等。

1000以上的智能手表愈发常见。此前,小天才、小米都发布过1000多的产品,前者的售价还一度高达1998元。几乎每年一更新的产品,都在试图掏空家长们的钱包。时代周报就曾报道过,有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二年级,已经拥有三个小天才电话手表。

有意思的是,虽然儿童电话手表的科技感一再赶超手机,但家长们最在意的基本功能却还停留在古早时代。

有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儿童手表的功能要求无非那么几个:定位、通话、待机时间、SOS、AI问答、无打扰监听。以待机时间为例,统计显示,当前大部分产品对外宣传的待机时间一般为3-5天,而用户普遍感知为1天。

一旦充电不及时,再多的功能也毫无意义。天猫儿童手表热销榜显示,小天才的Z8、Q1A位列第一第二,但在好评榜上,功能简单的Q1A稳居榜首,智能升级的Z8备受吐槽。

家长们常常责怪品牌偏离了市场需求,殊不知,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早已经骑虎难下,只能拼命做“加法”。

被“绑架”的儿童社交

社交,是儿童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块蛋糕,如今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相互竞争的砝码。

儿童手表除了繁复的功能让家长头疼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目前市面上大多品牌为了留住市场,建立了深厚的品牌壁垒,且强烈拒绝与其他友商互联,用户只能与本品牌用户添加好友。

曾有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家孩子因为戴了其他品牌的手表,一度无法融入班级的社交圈,而班里大部分孩子戴的是小天才。当然,社交壁垒这个问题不止小天才一家有,华为的儿童手表也不支持跨品牌添加好友。

这就导致,一旦群体里以任何一家品牌居多,其他品牌就会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外。儿童的社交问题,在大部分家长心里是成长过程里的第一要素。往往与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直接挂钩,调查显示,高达95.4%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

此前,有学者对1872名中学生进行过社交焦虑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社交焦虑倾向比率是 18.96%,与抑郁障碍检出率不相上下。因此,有90.2%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社交能力表现出焦虑情绪。

网友张琦就曾因为女儿在小区里只加到了两个好友,毅然换了一个手表品牌。在张琦眼里,儿童手表不仅能在外扩大交际范围,在家庭中也能承担沟通角色。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有1/4的小学学生和家长几乎没有沟通。但在线上,这种情况似乎有所改变。

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生使用社交网络与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63.8%),社交网络发布的个人状态向父母公开的比例也最高(68.3%)。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儿童手表已被家长视为育儿“神器”。

这也成了各大品牌“绑架”儿童社交的最大底气。

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儿童智能手表app的用户规模达4630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近50%。特别是小天才,它在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在一些商场专卖店里,品牌销售人员也会打出一张社交牌,来激起家长们的消费欲望。

只不过,智能手表自身搭建起的社交壁垒,能为品牌撑多久?

就目前来看,儿童线上社交已引起了腾讯的注意。早在2020年,腾讯就陆续发布了微信儿童版、微信儿童手表版。迄今,微信儿童手表版开始在华为、小米、小寻、读书郎以及OPPO五个品牌的设备商上都有搭载。

儿童智能手表破除社交壁垒,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最后转变的那个,可能会成为最危险的淘汰候选人。这应该引起各大品牌的警惕与反思。

以小天才手表为例,虽然其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名列前茅,可是一般到了高年级,小天才的存在感便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初中高中学生,他们要么拥有自己的手机,要么佩戴苹果、华为和其他品牌。甚至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在平均10.3岁的时候就获取了他们的第一部手机。

很难说这是不是因为儿童手表过于霸道的社交壁垒引起的反噬。

应付家长焦虑的“安慰剂”

《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

也正是这些新型设备让不少儿童陷入一定程度的网络沉迷。张琦曾经因为女儿痴迷智能手表上的游戏,而没收了孩子的“玩具”。尽管张琦一直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偏向开放,可奈何女儿的视力被电子产品一再侵蚀。

上三年级的孩子,近视将近200度。张琦对于视力的关注,也是大多数家长担心孩子沉迷儿童手表的关键原因。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高达35.6%。

小小的表盘,承载了品牌的野心、儿童的沉迷、家长的焦灼。

在儿童手表上搭载游戏app,这听上去匪夷所思,却是不少品牌的常用手段。此前,小天才就被不少家长投诉,从而下架包括只只学园、梦想庄园、兜兜龙同步学等游戏类App。与游戏一样,这届儿童也需要手表“防沉迷”。

在这种趋势背后,品牌与家长无疑需要付出更多的责任与耐心。

目前市面上不少品牌已经意识到儿童沉迷手表的问题严重性,开始在产品中搭载防沉迷系统。最常见的便是上课免打扰模式,基本在每款手表的基础功能。华为儿童手表5系列当亮屏时间超过30分钟,手表界面就会自动显示防沉迷表盘。

但这种防沉迷功能是否有效令人存疑,看起来反而像是应付家长焦虑的安慰剂。

毕竟,只要使用者愿意,随时都可以关闭掉相关所谓的防沉迷设置。相较于智能手表的“小打小闹”,游戏防沉迷系统可以说更为严格,最近几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形同虚设”的呼声却一直没停过,而智能手表的防沉迷和游戏相比,估计连形同虚设都算不上。

事实上,和游戏一样,儿童智能手表防沉迷最终也是要依靠社会、企业和家长三方来完成。

对于家长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儿童沉迷互联网中的重要一环。而对于品牌而言,如何跳出做加法的怪圈,进一步提高防沉迷的有效性分外重要。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儿童智能手表虽然越来越时尚,却也在悄悄的反噬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品牌厂商们,则是为了抢夺它们的小消费者,打着创新之名,在科技与狠活的路上继续越跑越偏。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ID:daotmt),作者:道总 

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总有理

本文作者信息

道总有理(科技自媒体)

关注(47770)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