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发展蓝皮书

北大纵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大纵横(ID:ALLPKU-Wangpu),作者:尹宏亮,北大纵横大交通研究院院长(张超、李洪印、罗莜林、朱维敏亦有贡献)

前瞻网已获授权转载

导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出行方式,人们出行方式不断发生改变,也向优质的体验发展,人们选择方式也越来越多,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分时租赁的出现满足了用户10-50公里的出行,相较公交、地铁舒适又实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汽车的增长,及对道路资源的占用。

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缺口较多,用户需求不断上涨,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有驾驶证无车的人群近2亿,而这群人有用车需求但无驾驶体验,分时租赁汽车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很多一二线城市限行限购政策车辆资源吃紧,人口流量待续激增,导致当下交通出行服务无法满足的大众出行需求,缺口正越来越大。汽车分时租赁的出现缓解了这个痛点。

01

全球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分时租赁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其最初来源于1948年就开始的汽车共享概念。1948年,瑞士苏黎世成立了“自驾车合作社”,其理念为,当合作社的某个会员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个使用者。从这之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共享在瑞士、德国、瑞典、荷兰、加拿大和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由非营利机构运营,并慢慢出现一些商业运营公司。

直到2010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基于人们碎片化出行需求的分时租赁运营模式才真正开始进入实际运营,一大批企业进军分时租赁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成为分时租赁迅速拓展的机遇。

美国的汽车共享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在美国,目前提供汽车共享服务的有Zipcar、car2go、EnterpriseCarShare、赫兹、Turo和Getaround等几家,其中Zipcar、car2go、赫兹都是以汽车分时租赁为主,即由该公司提供汽车用于租赁,而Turo和Getaround这两家比较小众,在这个平台上分享的都是“私家车”,但租金会比之前几家的分时租赁便宜,只不过平台上的车型不统一,没有固定的停车场,即采用的是P2P的汽车共享模式。

Turo这几年也非常受欢迎,因为可以直接从车主手中租车,价格是最大的吸引力,用户通过搜索所需的车型、时间、地点来找车,然后与车主直接沟通,通常租车价格都比大型租车公司便宜,比如有时候租一辆SUV日租价格只要40美元,但同类车从租车公司租,就要140美元一天。

另外,在美国也有一些汽车公司品牌直接运营的共享汽车,宝马公司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等6个城市推出了ReachNow分时租赁项目,可以租借宝马公司提供的车辆。而Maven则是通用汽车旗下的一个汽车分享平台,通过Maven的App,可以租借到大部分为雪佛兰品牌的汽车,大部分汽车的租金每小时8美元起,SUV的租金是每小时14美元起,Maven的每辆汽车都配备了先进的助理设备,有遥控启动、SiriusXM收音机和手机播放器等,目前覆盖了美国10个主要城市。

欧洲:租赁平台相对成熟

和美国类似,欧洲的共享汽车以分时租赁为主,到欧洲旅行时,可以从知名的汽车共享平台租到车。

全球最大的分时租赁公司car2go就起源于欧洲,是德国戴姆勒投资的子公司,自car2go2008年在德国推出后,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9个国家、30多个城市开展运营,目前这家公司也进入了中国。

到欧洲旅行时,还可以在DriveNow上租到汽车,这是宝马与租车公司Sixt合资成立的汽车共享公司,目前DriveNow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运营。

另外,欧洲还有一家分时租赁公司是Autolib,于2011年12月在法国巴黎上线,目前Autolib车辆数量超过5000辆,会员数量约12.7万,在法国里昂和波尔多、英国伦敦等地都可以租到,在这个平台上能租到的全部都是电动汽车。

02

2018年我国汽车分时分时租赁行业

发展概述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汽车销售市场,年增长率是日本的13倍,美国的四倍多,但在基于共享模式的汽车租赁市场却落后了。数据显示,我国的驾照持有人数为2.5亿左右,机动车保有量1.6亿辆左右,移动用户数量达到近6亿人,而租赁车辆却只有约50多万辆。

分时租赁(carsharing)是一种新兴的短租共享模式。在上世纪兴起于欧美国家,并于2010年后在中国市场起步发展。2016年初,汽车分时租赁约有30余家上规模企业,市场总车队规模约3万辆。整个市场仍然在以超过50%的速度飞快发展。

分时租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点正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发展期,且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比燃油车更具经济性(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维修成本均较燃油车有较大节约),同时,一些企业希望通过分时租赁推广自身的新能源车型,所以新能源车型成为了中国分时租赁市场的绝对主导车型。目前除了个别企业,如戴姆勒Car2go使用smart燃油车型外,市场上95%以上的分时租赁汽车均为新能源汽车。

因为肩负着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推广的使命,多家整车厂(上汽、北汽、吉利、戴姆勒、大众等)均已经开始布局分时租赁市场。按照分时租赁车队规模统计,目前77%的车辆出自整车厂背景的分时租赁企业。各家企业以布局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为主,未来更多的企业将布局二线并涉足三线城市,例如EVCARD已经布局沪宁线上的南京、江山等城市。

中国汽车分时租赁现在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政府的政策性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分时租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未来各厂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不仅需要传统线下的统筹运营能力、还要有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水平。

无人驾驶+分时租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性取得突破成果,已被成功应用于量产车上。

提升用户体验:满足更多用户出行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车型选择、车辆服务和停车便利等多方面满足用户不同需求,树立良好的用户口碑。

加大城市、网点布局:共享汽车企业会进一步布局深化业务,在扩张一线城市的同时抓紧争夺二、三线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精细化运营:采用智能化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用户的使用规律更合理地调配车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03

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进入壁垒

1.资金壁垒

停车场,充电桩,一定数量的车,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环保检验和报废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车辆购买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等相关保险时按照登记的使用性质对应的保险费率投保。

2.技术壁垒

鼓励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利用卫星定位装置、地理信息系统等远程监控技术和车联网、“电子围栏”等智能技术,强化对租赁车辆安全的管控力度,降低经营风险。

3.人才壁垒

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要建立完善车辆调度、维修、救援、回收机制和流程。

4.品牌壁垒

建立与支付宝的关系,不是一定,但是会有更大的优势。可以获得免押金支持。

5.政策壁垒

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建立租赁车辆技术档案,定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租赁车辆性能及安全状况良好,车容车貌卫生整洁。

04

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政策环境

1

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鼓励为主,监管为辅助。要求满足必须的监管要求后,大力鼓励其发展。

规范租赁车辆管理。

落实身份查验制度。

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正确对待个人信息。

2

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2017年8月8日,交通部、住建部联合发《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布了(以下简称“意见”)。

北京市

2016年7月4日,经北京市政府审议通过,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北京市鼓励“互联网+出租汽车”发展,创新出租汽车服务方式,探索发展高端预约出租汽车和无障碍出租汽车。

上海市

2016年2月26日,经上海市政府同意,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

《意见》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加油站配备公共快充设施,为分时租赁车辆充电提供便利。并在高架桥孔、道路停车场、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公停车场(库)、大型商场、超时、商务楼宇、文体场馆等均可设立充电设施。

《意见》表示,支持运营车辆额度需求;支持购买新能源汽车;支持分时租赁网点建设;支持充电桩建设;支持分时租赁平台建设;鼓励各区县政府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本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的发展。

广州市

2017年10月27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

《意见》表示,鼓励停车换乘(P+R)停车场、政务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点、酒店及公交欠发达区域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对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的,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鼓励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换电设施,并与分时租赁经营者合作,提高充电桩使用率,支持利用分时租赁公务出行;支持番禺、黄埔、南沙等条件较好的区域率先开展“新能源+分时租赁”试点工程和示范区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在停车、充电、公务出行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公众出行体系;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方式,提升规模化水平,加强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联动。

深圳市

2017年7月2日,深圳市交委对外发布了《深圳市汽车租赁管理规定》和《关于规范分时租赁行业管理的若干意见》,面向行业公开征求意见。于7月28日,针对各方提出的意见,进行了采纳整理。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汽车租赁经营者使用新能源汽车开展租赁服务,租赁公司定时上报车辆故障、事故数据至政府监管平台,政府主管部门定期公布相关数据。为便于操作和管理,原则上要求汽车租赁经营者进行备案,且车辆所有人与经营者名称一致,如有特殊考虑会在备案细则中再做规定。

天津市

2015年4月27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指出,将大力发展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专业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试验检测、金融信贷、租赁、电池回收、销售和售后保障等服务业态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延伸产业链。支持组建新能源汽车专业化租赁公司,支持已有汽车租赁公司投资新能源汽车业务,通过采取分时租赁、以租代购等形式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2017年9月28日,天津市首家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巴歌出行在东疆港正式上线运营,其采用的租赁方式是按分钟加里程计费的分时租赁。巴歌出行所使用的分时租赁软件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由出行生态服务提供商领先品牌的智信通所提供,其舒适的用车体验得到了天津市民一直好评与追捧。

05

我国汽车分时租赁所属行业

财务状况与融资情况

汽车分时租赁在出行用户群体中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装有共享汽车行业App的用户规模达952.4万,同比增长达1.4倍,行业渗透率达0.87%;共享汽车行业App日均总使用时长达11万小时;截至2019年2月,中国已注册的共享汽车及单位超过1600家,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约为11-13万辆,整体市场规模达28.5亿。预测2023年中国共享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55.4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1.84%。

汽车分时租赁属于重资产和重运营的行业。初期,企业主要采用免费或者优惠的形式,吸引用户进行体验;在完成初期的市场教育后,完善的产品流程和细节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达到一定市场规模后,企业通过合理的产品定价和多样的变现模式,获得持续的收益。

汽车分时租赁尚未实现盈利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分时租赁得以持续运营的基本条件是实现财务盈利。目前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分散、运营效率低、成本高。其中主要成本为车辆购置的投资成本及售后维护、保险等运营成本。为了缓解在初始投资和运营时面临的资金压力,许多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选择与产业链其他企业合作。根据罗兰贝格的财务模型计算,运营商20%的单车日均利用率是中国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盈亏的分界线,而目前的行业平均利用率则仅为12%。其中单车日均利用率指单车在24小时内的运营时长百分比。

汽车分时租赁逐步受到资本市场肯定,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知名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汽车产业链纷纷入局共享汽车。即使个别共享汽车企业出现倒闭的情况,资本在2017年和2018年依然聚焦有发展潜力的共享汽车公司进行投资,包括互联网巨头阿里系的蚂蚁金服领投了立刻出行;汽车系的大众资本和奇瑞汽车投资了GoFun出行;新能源产业系的多氟多投资了一步用车。

06

2018年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

需求特点与价格走势

分时租赁汽车以中短途出行为主。以中国一线城市为例,分时租赁覆盖的最常出行距离为0-50km,该距离与公交车重合度相较低,与网约车、出租车服务距离重合度较高,同时在性能、体验、灵活度上与私家车重合度较高。因此成为城市内交通系统以及城郊公共交通网络边缘系统的有力补充。

分时租赁汽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场景出行需求。以城市中心区域和远离城市中心区域的旅游区为主,如跨城出行、旅游景区用车、科技园区晚上用车、政务用车、核心商圈用车、通勤需求以及机场、火车站等接驳用车。

分时租赁汽车的价格居中。用户接受的单次使用租价主要为20-25元。以单次出行所投入的时间、金钱成本来比较,公共交通出行投入最大时间成本与最小金钱成本,但出行体验相对较差;私家车则投入最大的金钱成本与最小的时间成本,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私密性和舒适性;分时租赁汽车介于之间,以相对少的金钱和时间投入,获得便捷、灵活、舒适、经济,同时满足出行的的最佳结果。

07

2018年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

区域市场现状

在中国,分时租赁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目前北汽、上汽、比亚迪、力帆、吉利等汽车生产企业都已进入分时租赁市场,而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珠海、厦门、三亚、武汉、深圳、南京、兰州等城市也已开始积极推行分时租赁模式。

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中国主要汽车分时租赁APP月均活跃用户排名中,GoFun、EVCARD和一度用车始终为排名前三。从整体情况看,由于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第二季度分时租赁APP月活跃人数比第一季度表现好。

从2018年第二季度月均活跃用户数看,GoFun出行月均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为83.4万人;EVCARD排名第二,月均活跃用户数为36.2万人;一度用车排名第三,月均活跃用户数为13.4万人。前三名间的差距较大,GoFun超过了EVCARD和一度用车的月均活跃用户数之和。GoFun出行背靠首汽集团,在供应链关系、政府关系及资金整合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GoFun出行为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分时共享平台,是共享行业新兴的一种租车模式,车辆无人值守,用车全程APP操作,以“分钟+公里”计算并提供汽车的即去即用、分时租赁服务,消费者可按个人用车需求预订车辆。

EVCARD是上汽集团直接投资的环球车享旗下品牌,是按分钟和小时计算收费的电动汽车租赁模式,依托于分时网点及互联网移动终端,实现无人值守、自助服务、任一网点借还、网上付费的新型汽车租赁模式。它是在汽车交通和出租车之间可供选择的另一种全新的、情节高效的出行方式。

一度用车以灵活的租赁方式、便捷的借还渠道,让市民免除买车、养车、停车烦恼,轻松成为“有车一族”,助力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PonyCar是由深圳市乐途汇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环保、便捷的都市智能出行服务。目前,已经在深圳、广州等众多知名企业、园区、商业购物中心设网点提供服务。

通过对比四个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均是2015年后陆续上线,各具优势,除EVCARD外,其他三个企业均是“分钟+公里”的收费模式;PonyCar的车型较多;GoFun的汽车投放量较大;EVCARD的城市布局最广。

08

2019-2025年

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发展前景

分时租赁在未来几年仍将面临着非常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并在未来三年内迎来突破式的发展。我们将从社会、消费者、法规、技术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分时租赁未来面临的机遇。

从社会角度: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移动出行需求的膨胀,而道路资源的紧缺导致了严峻的交通矛盾、环境矛盾。这一点在未来几年仍将是中国政府着重解决的难题。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这种共享出行的方式可以提升车辆使用效率,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促进缓解环境问题。因此分时租赁将继续受到政府的鼓励,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从消费人群角度:目前全国2.5亿人拥有驾照,汽车保有量为1.8亿(其中私家车1.2亿),全国范围有几千万持照无车人员都将是分时租赁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智能手机用户已经高达5.6亿),分时租赁的手机端使用环境已经非常成熟。

相比出租车、专车等移动出行工具,分时租赁在价格、使用的灵活度方面占据优势,同时,相对于传统租车取车更加便利,因此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市场上主流应用每公里收费在1元-1.5元外加10元左右的时租费,或者仅收取时租费20元-30元。根据测算,对于年平均出行里程小于5600公里的用户而言,分时租赁的使用成本比拥有一辆新车、二手车都低。

正是基于这样的产品优势,根据思略特最新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对于分时租赁接受度在变高:75%的现有分时租赁使用者表示愿意增加使用频率;77%未使用过分时租赁的消费者将会考虑使用分时租赁产品。

从政策法规角度:政府从各个层面推动共享经济、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分时租赁的政策契机。

从新能源政策角度:发改委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草案与工信部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都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要求整车厂不遗余力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新发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200万辆。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整车厂将积极拓展包括分时租赁在内的批售渠道。

此外,近日北京和上海出台的网约车新政,要求“本地户口本地牌照”。这将极大的限制网约车在上述城市的规模。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上述城市的网约车数量将急剧减少。这也给分时租赁企业带来机会以服务大量未满足的移动出需求。

从技术角度: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持续提升分时租赁产品的便捷性和整体体验。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降低电动车的成本(据测算2020年电池成本将下降约40%,达到1200元/千瓦时);同时,电动车里程也将进一步提升,从现在的平均200公里提升到2025年的平均400公里以上。电动汽车成本的下降,将减低企业运营成本压力;里程的增加,将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从而增加单车运营时间。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给分时租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在2025年后,通过无人驾驶,一方面消费者可以享受自动的专车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实现智能自动调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制约因素

虽然分时租赁企业的发展环境较好,但是分时租赁企业仍面临这收益和运营两方面的痛点亟待解决。

第一,收益问题。目前分时租赁企业运营成本高,且订单规模不足,从而导致绝大多数企业为亏损状态。

企业的成本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车辆折旧:车辆折旧成本主要依赖购车成本,相对而言主机厂背景企业占有一定优势。停车和调度成本:停车成本高是分时租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单车月租成本均上千元;此外,网点设置的不合理也增加了调度成本。其它运营成本:主要包含人工、软硬件、营销等。

从收入角度,受到网点数和使用便捷性等限制,目前单车订单数较少,使用频率不高;在定价上,分时租赁企业在初创期会持续打折以吸引顾客。较低的客单价和使用频率导致了整体收入偏低。

综上,低收入和高成本导致了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分时租赁企业平均单车亏损每天在50元-120元。因此,分时租赁企业在人效、购车成本、调度运营成本上还有改善空间。

第二,运营问题。运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没有足够的租赁牌照,短期内规模扩张遇到瓶颈。车辆维护问题:目前消费者的信用仍待提升,车内环境脏乱差给维护带来很大难题;消费者驾驶违章通知的滞后性给管理带来难度,分时租赁企业为了发展速度,一般选择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第三,消费者也面临这如下主要问题。用车难:消费者需求时间集中,在高峰时期用车难;然后在平常时间车辆大量闲置,有效利用率不足。取还车不方便:网点分布还不够密集,取车距离较远,还车时会遇到突发问题(比如车位已经被占用等),经常要备选2个以上的还车网点。另外,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里程焦虑和充电问题。

09

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建议

我国分时租赁行业从行业的链条来看,虽然有BATJ这样的互联巨头,也有滴滴、神州这样的相对专业选手,同时还有整车厂这样行业体量巨大的企业。不过,眼下来看分时租赁和原有业务能力关联性弱。BATJ有部分大数据和资金,但是没有重资产汽车和相关的运营经验;滴滴拥有海量出行用户,但分时租车是一个靠资产端和运营端驱动的生意,滴滴没有办法像干掉顺风车和代驾一样从高位碾压;整车厂有钱有车,但缺乏运营能力;神州有车辆有牌,但原有基于门店的运营网络和分时租车的行车网络也大相径庭。所以巨头想要自己进场,无法靠资金和资源快速形成规模,加上试错成本非常高,dynamic极为复杂,大公司面对这种决策会有一定难度。因此,理性来看从行业的前端的需求端、中间的运营端、后端的技术端其实都存在不少的机会点。只不过需要业内各企业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逐渐发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完成在行业的占位、生存、发展乃至统治的生存曲线。

1.激活需求端,在行业中抢的先机。分时租赁的用户基础还不够,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分时租赁到底是什么,更谈不上使用了,需求端亟待激活。分时租赁要真正成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加速市场启蒙、用户教育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最近,滴滴、摩拜甚至美团都相继加入了分时租赁战场,这其实是个非常好的信号。由于滴滴、摩拜们原有业务切入的是10公里以下的短途出行,用户习惯相对固定,与分时租赁更集中在10~100公里的用车场景不同,当然不排除同一个用户群体会有多层次的使用和场景需求,但用户群体的迁移势必是缓慢的。根据高德大数据的显示,北京上海两个城市0-10公里的出行需求占总盘子的55%,10公里以上的需求占45%。再看供给,共享单车解决的是0-3公里的公共交通接驳需求,滴滴+出租车解决的是0-10公里的短途直达出行需求,神州租车解决的是100公里以上中长距离用车需求,而占据45%比例的10-100公里出行需求完全没有一个对应的供给。

2.练好运营能力,在行业中活下去。反观分时租赁的创业公司,在早期并不需要BAT神州滴滴给予太多资源上的帮助,车队规模小也接不住太多的出行用户流量,还是老老实实把已有的车辆运营好:找到场景,找到用户,找到方法。所以在眼下,运营能力是整个业务从0到1的核心关键:对人、车、位、桩的合理调配会极大的影响到整个用车效率和经济模型,同样是200辆车有团队能跑出单车每天200元收入,但有团队只能跑出每天50元。而且这种运营能力是极难获得的,因为这不像一般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快速迭代试错,没有几千万元、几百辆车根本不能形成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况且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区域的交通dynamic差异化极大。谁够验证运营模型,在区域市场形成一定规模,且具有较强复制能力,谁就能占据先机。分时租车业务有三大核心能力:业务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数据技术能力。在市场早期,谁能基于城市交通场景的理解,通过运营在用户端跑出效率和经济模型,谁就能给资本信心;在中期,谁能聚集资金资源,把相关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谁就能跑马圈地;在后期,谁能基于数据技术做到智能化调度和精细化运营,谁才能谱写下一个百亿美金独角兽。

3.掌握核心技术,构建竞争优势。分时租赁同时是个高技术壁垒行业,涉及车辆充电、车辆的安全性、车联网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等多个维度,技术的突破对于分时租赁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技术不成熟,大量运营工作只能采用原始的人工服务,不仅运营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还会造成诸多安全隐患。而在充电这个维度,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如何提升充电效率和电池续航能力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大大制约着分时租赁的发展。换句话说,对于分时租赁这门生意而言,如果资源和资本是其肌肉,大数据可能是其血液,那么骨骼必然是其技术,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玩家在分时租赁的竞争中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在底层的技术支持、大数据服务的提供等轻运营层面还有大量的机遇,但这口汤并不是谁都能喝。

10

我国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对于分时租赁行业的企业而言,除了战略定位要清晰外,未来的运营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使战略精准,如策略不得当,企业也很难走向最终的胜利。运营策略需要从“市场定位”和“运作节奏”两方面重点考量。

1

做好市场定位、快速构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

(1)产业链条定位。如上部分九所阐述,其实从产业的每个环节都有机会。但是,对于创业企业而言一定要分析自己的资源、禀赋,从企业自身最擅长的地方无论是需求端、运营端、还是技术端入手,快速做好定位,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特长,快速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2)区域市场定位。前期运营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把运营区域聚焦定位,也是企业创业成败的关键。一二线/三四线都有机会,但面临挑战不同,各家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战场。

一二线城市

利好:人多交通矛盾激化供需差异大,前20大城市出行量占据半壁江山,出行距离偏长适合分时租车,出行场景多元化衍生能力强,用户意识相对成熟;

利空:停车位成本高,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投入更多车形成网络效应,牌照限制。

三四线城市

利好:成本低,停车位基本不要钱,不需要太多车就能把一个城市吃透。

利空:城市面积小出行距离偏短,两轮电动车是重要交通工具侧面竞争,单体城市单量不够大,复制扩张速度慢。

(3)分时租赁场景定位。定位城市中短途出行,形成交通结构补充出行需求衍生于人的社会化活动,城市居民出行相比较于乡、村、镇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和高频,表现在城市交通发达程度较高,而乡村镇交通发达程度低。因此,相比而言,分时租赁更适合于城市出行市场。

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工作、休闲娱乐消费半径与城市结构、规模和集中性相关。以中国一线城市为例,分时租赁覆盖的最常出行距离为25km士25km,该距离覆盖与公共汽(电)车重合度相较低,与网约车、出租车服务距离重合度较高,同时,分时租赁在性能、体验、灵活度上完全匹配私家车出行,因此成为城市内交通系统以及城郊公共交通网络边缘系统的有力补充。

2

精读行业、掌握好企业运作节奏

(1)掌握好现金流与融资的节奏。创业企业的生死存亡很多是由资金---现金流决定的。《电动汽车观察家》针对共享汽车从业者做了一次定向调查,回收52份调查问卷。九成调查对象表示,目前所在或所知悉的共享汽车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不到一成调查对象认为其所在或悉知的单位收支打平或者已经实现盈利。这一成企业当中,还有很多依靠非分时租赁业务盈利或者打平的。在苹果和安卓手机商店上,我们找到上架或曾经上架共享汽车软件有131款,由122家企业运营。在普遍不盈利背景下,如果不能及时融资到位,那么这些企业的现金流一定会遇到问题,现金流不足会导致的部分企业离场也就成必然。

(2)掌握好便捷性与成本节奏。服务便捷性是行业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便捷性是与成本正相关的。便捷性涉及到用户取还车,目前常见的模式有三种:网点取网点还、网点取随意还、随意取随意还,每一种都会产生不同的运维成本和用户体验。“把车固定下来,有利有弊,成本低了,但用户的体验也会降低,也就意味着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概率会下降。”如果随意还或随意取,企业需要的调度成本会非常高。有些共享汽车企业的模式将用户体验最大化,随意取随意还,造成极高的运维成本和人力成本。比如EZZY,平台车辆规模并不大,但这种追求服务便捷性的做法让它的成本无法通过用车收回,甚至远高于营收,最终难以维持盈亏。

(3)掌握好盈利模式与扩张的节奏。共享汽车的属性非常特殊,它并非互联网企业的可复制模式,也不是店铺经营的标准化模式,更多时候因城而异。很多共享汽车企业在单个城市做到盈利,但规模扩大到其他城市后却发现难以盈利。究其原因,每个城市的出行环境是不一样的,你必须去了解这个城市。不具备典型性单一城市的模式复制是不可行的。开源也罢,节流也罢。目前业内在商业模式上,本质没什么突破。在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基础上盲目扩张,终究会被资本抛弃,企业难逃出局的命运。所以,在盈利模式和扩张之间,盈利模式是更优先级。

【参考政策文献】

1.《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

3.《关于上海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4.《关于促进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5.《深圳市汽车租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6.《深圳市关于规范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管理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7.《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大纵横

本文作者信息

北大纵横(专业管理咨询公司)

关注(11202)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