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外资没有能力把中国的保险市场全部吃掉

董登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网易研究局(ID:wyyjj163),前瞻网已获授权转载

作者: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

今年有两条保险新规引人注目: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三分之一,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反而提高到51%,这是否对中资不公平?围绕保险业的这些新变化,网易研究局对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进行了专访。

60s要点速读:

1、中国的保险市场太庞大,而且本土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把市场瓜分完毕,所以外国保险企业进来无法撼动基本的市场结构,无非就是一个补充。

2、国外的险资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有野心,但是每家合资保险公司都由外资来绝对控股,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保险市场这么庞大,外资也没有那个能力全部吃掉。

以下为专访精编:

网易研究局:5月底,银保监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1%。如何看这一比例的上调?

董登新:过去在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或者经济服务公司里,更多地强调要由本土公司控股。合资寿险公司中,外资的持股比例上限提升至51%,这就意味着外资可以绝对控股了,这个开放代表着保险行业的对外开放,这一步的跨越是非常大的。

从过去不让外资控股,到现在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里允许外资控股,而且还可以绝对控股,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大的开放,这也意味着保险业开放已经水到渠成。

网易研究局:这一变化为什么集中在寿险领域,而不是其他险种?

董登新:从管理上来讲,寿险是发展比较充分的,而且竞争格局基本上形成了,国内的寿险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国内的保险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外资的保险公司在人寿上所占的份额大约不超过10%。这个时候打开国门,放松外资控股的比重水到渠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升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通过一定的竞争,来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这对整个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都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网易研究局:这对国内保险市场有没有负面影响?

董登新:应该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只要监管层有足够的自信和监管水平,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市场,是一个长期投资市场,业务比较稳定。另外,寿险市场的产品创新比较多,在这方面它们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全新的理念,包括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这对本土的保险公司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网易研究局:是否会出现外资大面积控股中国保险公司的情况?

董登新:这种现象即便有的话也是个案,不可能是大多数。

因为中国的保险市场太庞大,而且本土的保险公司基本上把市场瓜分完毕,所以外国保险企业进来无法撼动基本的市场结构,无非就是一个补充。需要明确的是,外资进来对保险市场来讲是一个极好的、必要的、重要的补充。即便有一定的弊端,那也是相对来讲,利远远大于弊。

网易研究局: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是三分之一,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是51%,这是否对中资不公平?

董登新:在这之前,如果中资想和外资合资办险企,必须要绝对控股。现在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调整之后,不强制要求中资绝对控股,就是说只要达到三分之一的相对控股就可以,这是一个有弹性的,更加包容、更加宽松的管制。

毕竟国外的险资进入中国市场也有野心,但是每家合资保险公司都由外资来绝对控股,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保险市场这么庞大,外资也没有那个能力全部吃掉。

保险行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服务理念和产品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经营的持续性,以及提高守法意识。总的来说,引入外资,开放外资的合作,在这些方面都会有帮助。

可行性研究报告
董登新

本文作者信息

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关注(1369)赞(0)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