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刚需伪概念刺激高房价毁了社会三观

刘光宇

尽管这两年市场并不好,但大家都坚信刚需很大,所以房子不愁卖。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也发表演讲认为,她不是特别担心这个市场,因为整体需求仍非常大,而需求是市场最坚实的支撑,且目前80%以上的需求属于自住性需求。

听了诸位专家的刚需论,我非常赞同,因为有强大的自住性需求,所以住宅市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个我信,包括我平时也经常拿刚需说事。

是的,我先不用列举悲观论专家的观点,我姑且认为短期内房地产市场是没事,也没那么悲观,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过度鼓吹房地产健康论,我也深表担忧和痛心。

亚健康甚至疾病不一定会马上导致死亡,但是病就是病,不治则不能治。

所谓的强大的购房需求的确能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可这种繁荣真能永远持续吗?房地产谁敢说没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救治,没有人非让它死。

所以,即使像秦虹等专家现在不担心房地产市场,可是房地产市场不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吗?以为大家都买了房开发商能活下去就完了吗?那被硬逼着买了房的房奴该如何生活?如何生存?如果都成为房奴难道真不用担心?是,房地产没啥问题了,可社会问题大了。我能理解秦虹的意思,可是开发商很容易被此话误导。

借刚需伪概念刺激高房价毁了社会三观

在房价畸高的背景下,该不该“啃老”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它是一个由畸高房价衍生出来的泡沫话题。

物质决定意识,畸高房价已经在有意无意间改变了一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伦理亲情观,影响着社会的公序良俗。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说明畸高房价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事实告诉我们,许多人被高房价变得灵魂扭曲、价值观跑偏。住房从工具变成了目的,成为人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人们的生活不再轻松,笑容被忧愁驱赶。人们除了住房还有什么?

高房价不仅在改变或者扭曲普通市民的心理,而且它正发挥着自己的传导作用,往社会的内里渗透,甚至改变了社会精英的心理,这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多少高官因房子落马?多少普通百姓因房子闹上法庭?多少婚姻和爱情因房子而崩溃?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因高房价而把自己的价值观扭曲跑偏造成的。而这种种现象也将会传递给下一代青少年,让他们从小接受这种畸形的价值观。

高房价让部分承受力强的百姓获得了精神物质双重财富,但是大多数房奴在精神压力下心理素质更加变得脆弱不堪。

所以,对于刚需一词真的需要重新审视,房地产已经不再单纯是房地产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任志强说过,房价不高,要怪就怪你工资太低。那么其他部门应该站出来辩驳,否则国家就应该强迫老板给涨工资。

住房、医疗、教育,不能光用经济学来分析,也不能简单用经济手段来调节,而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分析,这也是个严正的政治问题!普京曾经说过:“一个把老百姓的居住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拿来拉动经济的政府一定是个没有良心的政府。”虽然普京的话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充分说明刚需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拿刚需要挟或绑架整个社会。

房地产有问题就是有问题,而不是通过假想一个概念就能挽救市场。专家学者最重要的不是智慧,更是良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光宇

本文作者信息

刘光宇(地产评论人,专栏作家)

关注(52324)赞(3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